中国斥巨资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项大型工程,历时十余年在西藏建起了一座“巨型充电宝”

真实安德烈 2025-10-14 21:16:23

中国斥巨资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项大型工程,历时十余年在西藏建起了一座“巨型充电宝”。 美国确实没料到,中国会在藏区边缘的崇山峻岭里,悄悄建起这么一座世界级的“巨型充电宝”,这就是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 从2005年开始筹建到2022年全部机组投产,整整耗了17年,砸进去664.57亿元真金白银,在平均海拔3000米、含氧量只有平原69%的地方,造出了个比三峡还让人惊叹的水利奇迹,这事儿估计美国当初想破头也没料到。 别以为这只是座普通水电站,它的“巨型充电宝”名号可不是吹的。水库总库容达108亿立方米,相当于770个西湖的水量全汇在这儿,这体量在四川所有水库里排第一。 所谓“充电”就是丰水期把多余的水存起来,枯水期再往下游放,光这一下就能给雅砻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和长江干流的18座大型水电站多发电342亿度,是它自己年发电量的3倍,这些额外的电够成都市用上半年。 每一滴水在这条流域里能被18次用来冲击水轮机,简直把势能用到了极致,这操作可比普通水电站精明多了。 能在高原上建出这么个大家伙,技术上的硬骨头啃了不少。 它的大坝是295米高的土石坝,算中国第一高,总填筑量达4300万立方米,堆起来跟座小山似的。 更绝的是防渗技术,坝基渗漏量只有0.18升每秒,比家里的水龙头滴得还慢,这水平在世界巨型水电工程里都排前列。 要知道这儿冬天能冷到零下15.9℃,土料冻融是世界级难题,建设者们搞出了专门的防控体系,还用上了无人驾驶碾压机群作业,硬是在寒冷的高原上实现了大坝冬季连续施工,这技术后来还拿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算下来整个工程创下15项世界之最,说是水电建设的里程碑一点不夸张。 2024年汛期,两河口和下游水库联手拦了74亿立方米洪水,给长江中下游减轻了不少防洪压力。 到了枯水期,放出来的水还能改善长江航道,让船只通行更顺畅。而且这电是实打实的清洁能源,每年能发110亿千瓦时,满足4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还能节约1330万吨原煤,减少2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直接少建4座年产400万吨的大型煤矿,对“双碳”目标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更妙的是,50公里外海拔4600米的柯拉光伏电站,还有下游腊巴山上的风电场,都能靠它调蓄,形成水风光一体化的能源基地,不管晴天阴天刮风下雨,电能都能稳着输出。 这一切能成,靠的是16万建设者在高原上扎根十几年的付出。 他们不仅要扛着缺氧、寒冷的自然环境,还要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修121公里公路、建61座变电站搞“四通一平”,到一点点把大坝堆起来、让水库蓄满水,每一步都不容易。 现在这座“巨型充电宝”已经成了西部大开发的能源支柱,给成渝经济圈甚至长江沿线源源不断送清洁电。 这背后不只是人力物力的投入,更是中国水电技术的全面突破,从高海拔施工到智能建造,从防渗技术到梯级调度,全是实打实的硬功夫。这座藏在峡谷里的工程,不只是个发电站,更是中国建造能力的活名片,让世界看清了中国在极端环境下搞大型工程的真本事,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底气。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特高土石坝为什么被称为守护江河的“定水神针”?

0 阅读:0
真实安德烈

真实安德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