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态度又变得强硬了,美国撂话,100%关税是否生效,完全取决于中国自己的行为!

史鉴奇谈 2025-10-15 12:03:12

美国态度又变得强硬了,美国撂话,100%关税是否生效,完全取决于中国自己的行为!我们不能允许中国继续维持这种体系,使其能够对全球高科技供应链拥有否决权。10月15日,根据外媒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许多事情取决于中国的做法,正是中国选择了让局势急剧升温。   大家都清楚,这些年美国为了保住自己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霸权,没少给中国企业使绊子。从限制芯片出口,到把几百家中国公司列入各种制裁清单,再到施压盟友一起搞技术封锁,哪一件不是美国先挑起来的?   现在美国反倒拿“全球高科技供应链否决权”说事儿,声称不能允许中国维持这种体系。可明眼人都看得明白,真正在供应链里搞垄断、耍霸权的,恰恰是美国自己。   就说芯片行业吧,美国一边逼着荷兰ASML不能给中国卖先进光刻机,一边又要求韩国三星、SK海力士不能对华出口高端存储芯片,甚至还强迫这些企业把核心技术和产能往美国本土迁。这哪里是担心供应链安全,分明是想把全球高科技产业链攥在自己手里,想卡谁的脖子就卡谁的脖子。   中国这些年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靠的是自己的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协同,从来没主动去否决过谁的供应链。相反,中国一直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维护者。就拿新能源领域来说,中国的光伏组件、动力电池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从来没像美国那样搞过断供、限购。   美国现在拿100%关税当威胁,本质上还是想用贸易大棒逼迫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让步。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是十几年前那个容易被吓住的样子了。这些年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在芯片设计、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都取得了不少突破。   比如华为推出的麒麟芯片,就算在没有先进光刻机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技术突破,打破了美国的封锁。还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靠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   美国以为加征关税就能让中国妥协,可他们没算到,这种做法最后伤害的还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之前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结果美国国内的家具、电子产品等价格大幅上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直线上升,很多美国企业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不得不缩减产能甚至裁员。   就拿美国的农业机械制造商约翰迪尔来说,之前因为美国对中国加征钢铁关税,导致原材料成本大增,一年就损失了6亿美元,还裁了2500人。现在如果再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加征100%关税,受影响的只会是更多美国企业,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零部件的科技公司。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说“局势升温是中国的选择”,这话完全站不住脚。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分歧,之前多次派代表团和美国进行经贸谈判,可美国每次要么狮子大开口,要么谈完就出尔反尔。   比如2020年双方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国按照协议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可美国转头就继续对中国加征关税,还扩大了制裁清单。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让谁还愿意跟美国好好谈?   现在美国又拿关税威胁,可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一方面,中国在不断完善国内产业链,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比如在芯片领域,国内的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企业都在加速发展,虽然和国际顶尖水平还有差距,但进步速度非常快。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积极拓展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比如和欧洲国家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合作,和东南亚国家共建产业链,就算美国搞封锁,中国也能通过多元化的合作维持产业链稳定。   美国要是真的实施100%关税,最后只会让自己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弱。现在很多国家都不愿意再跟着美国搞阵营对抗,毕竟谁都不想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就像欧洲的很多车企,就算美国施压,也不愿意放弃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因为中国不仅是最大的消费市场,还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地。   美国现在的做法,说白了就是霸权思维在作祟,以为自己还能像以前那样随便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可时代早就变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需要各国共同维护,而不是靠某一个国家搞垄断、耍霸权。   中国从来没想要什么“否决权”,只是想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利,不想被美国随意卡脖子。如果美国真的一意孤行加征关税,中国肯定会采取反制措施,到时候受损的只会是双方的利益,甚至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   美国现在该做的不是拿关税威胁中国,而是放下霸权思维,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上来,和中国一起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唯一的出路。要是美国继续执迷不悟,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自己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优势越来越小。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