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中文网认为,美国商界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180°转变,要求美国对中国采取

卡门的提琴 2025-10-16 12:08:14

华尔街中文网认为,美国商界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180°转变,要求美国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政策,这与之前一直主张与中国进行对话的政策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这种从“合作派”到“强硬派”的立场逆转,难免让人发问:那些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企业,难道忘了自己的根扎在哪里?   实际上美国商界态度的转变并非铁板一块,而是被行业利益分化和政策反噬推着走。   以航运业为例,2025年4月美国对中国海事领域加征关税后,中国立即出台对等反制措施,对美企船舶收取每净吨400元的特别港务费,三年后将涨到1120元。   这直接导致美国中小船企面临生存危机,不少企业主跑到华盛顿游说,要求政府停止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操作。   更讽刺的是美国农民也成了关税战的牺牲品——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出口市场,2025年特朗普威胁加征100%关税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单日暴跌6%,农民们不得不联名写信给国会,警告再这么搞下去,他们的拖拉机都要抵押给银行了。   但在科技和医药领域,美国企业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英伟达CEO黄仁勋2025年4月访华时明确表示,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即便美国政府限制H20芯片出口,他们仍会优化符合监管的产品体系。   同样辉瑞计划到2030年在华再投资10亿美元,因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带来的医药需求,比美国本土市场增速快了一倍。   这种行业分化在上海美国商会2025年报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71%的受访企业实现盈利,但化工行业88%的企业预计收入受损,而医疗健康行业43%的企业选择增资。   真正让美国商界集体焦虑的,是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中国拥有14亿人口和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意味着美国企业很难找到第二个能同时满足生产效率和消费规模的市场。   以苹果为例,尽管特朗普天天喊着“制造业回流”,但iPhone 90%的零部件仍在中国生产,因为哪怕把生产线搬到印度,良品率也只有60%,而中国工厂能做到95%。   更尴尬的是美国中小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工业零部件平台海智在线的数据显示,美国采购商即便被迫转移订单,最终仍有40%的复杂部件因质量问题不得不重新外包给中国工厂。   然而美国政府似乎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2025年10月生效的药品关税,让美国消费者买药成本平均上涨35%,连仿制药这种占美国处方量90%的品类都未能幸免。   更过分的是特朗普政府还计划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意味着美国企业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可能从目前的平均7%飙升至50%以上。上海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69%的企业认为这将对其业务造成“灾难性影响”,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原材料的制造业企业。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商界开始上演“精分”操作:一方面,农业、航运等受损行业组成游说联盟,要求政府对华强硬;另一方面,科技、医药企业悄悄加大在华投资,生怕错过中国消费升级的红利。   这种矛盾在2025年9月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上达到顶点——美国农业部长一边指责中国“不公平贸易”,一边偷偷塞给中方代表一份大豆出口订单清单;而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则在闭门会议上,恳请中国放宽云计算领域的外资持股限制。   说到底,美国商界的态度逆转,本质是被华盛顿的错误政策逼到了墙角。当关税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供应链脱钩的成本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当技术封锁反而催生了中国的自主创新,那些曾经高喊“对华强硬”的企业主们,终于开始怀念那个可以安心赚钱的时代。   但问题在于,在华盛顿的政治正确面前,商人的理性往往显得微不足道——毕竟,比起选民的选票,企业的利润有时候只是政客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0 阅读:3192

评论列表

ZGQ朱

ZGQ朱

4
2025-10-16 22:15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没有之一。

实在话

实在话

3
2025-10-16 12:57

大不了中美贸易终止就行!

福道[抱拳][抱拳]

福道[抱拳][抱拳]

2
2025-10-17 01:36

对产自美国或有美国资本的飞机,征收机场特使用费!

小明

小明

1
2025-10-17 02:11

都是竞争对手了,去她妈的道德

猜你喜欢

卡门的提琴

卡门的提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