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表示,美国对华技术政策正在复杂调整。美国通过出口管制的方式维持半导体等核

史鉴奇谈 2025-10-17 11:03:34

美国财长表示,美国对华技术政策正在复杂调整。美国通过出口管制的方式维持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的领先地位,由此展开了一场“先打贸易战、再打技术战”的双战模式。   这事儿得从几年前说起。最早美国跟中国掰手腕,先拿贸易开刀,加关税、搞壁垒一套接一套。可打了一阵发现,光靠贸易手段压不住中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中国的芯片、人工智能这些产业反倒越挫越勇。   美国急了,转头就把重心往技术上挪。2022年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就是明证,一边砸钱给本土芯片企业补帖,一边明文规定拿了补贴的企业不能在中国扩产高端芯片。这招够狠,就是想把中国排除在全球高端半导体供应链之外。   英特尔、高通这些美国芯片巨头最先感受到压力。之前它们靠着中国庞大的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却被自家政府逼着选边站。高通想继续给中国手机厂商供芯片,还得跟美国商务部反复申请许可,生怕踩了管制红线。   不光是芯片,美国还把管制范围扩到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前沿领域。去年年底,美国突然加码,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的AI芯片和相关制造设备,英伟达、AMD这些企业的高端产品一下就没法对华销售。   英伟达没办法,只能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阉割版”AI芯片,性能降了不少,就是为了符合美国的管制要求。即便这样,能不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还得看美国政府的脸色。   中国这边也没坐以待毙。华为去年突然发布了搭载自研麒麟芯片的手机,一下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预期。虽然这款芯片的制造过程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至少证明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有了自己的突破。   国内的芯片制造企业也在加速追赶。中芯国际通过技术改进,已经能生产出满足部分中端市场需求的芯片,虽然跟台积电、三星的最先进工艺还有差距,但至少让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   美国的技术管制不仅影响了中美企业,还搅乱了全球供应链。台积电、三星这些企业原本计划在中国大陆建厂扩产,现在因为美国的管制政策,不得不放缓脚步。全球很多电子设备厂商也面临芯片短缺的问题,因为供应链的断裂,不少产品的生产计划都被打乱。   美国国内的科技行业也开始出现反对声音。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多次向政府施压,说过度的出口管制会让美国企业失去中国这个重要市场,最终导致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领先地位被削弱。   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消费市场,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美国芯片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都会受到影响。长期下去,美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可能会被削弱,反而给其他国家的企业腾出发展空间。   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美国的盟友也对美国的技术政策颇有微词。它们担心美国的单边管制会让全球科技产业分裂成不同的阵营,最终损害到自己的利益。日本的丰田、索尼,韩国的三星、LG,都跟中国市场有着深度绑定,美国的技术管制让它们陷入两难境地。   美国财长说的“复杂调整”,其实就是美国在技术战中遇到困境后的无奈之举。一方面想靠管制压制中国,另一方面又怕自己的企业受损、盟友不满,所以只能在政策上反复摇摆,试图找到一个所谓的“平衡点”。   可这种“双战模式”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贸易战已经让美国消费者付出了代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技术战又让美国企业失去了重要市场,研发和创新能力受到制约。   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一直在积极推动全球科技产业的良性发展。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也欢迎全球各国的科技企业来华发展,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现在全球科技产业已经高度融合,任何单边的技术封锁和贸易保护都不符合时代潮流。美国要是继续执迷不悟,搞这种“双战模式”,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会失去中国市场,还会被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大潮甩在后面。   毕竟科技的进步靠的是开放交流和良性竞争,而不是封锁和打压。美国想靠技术管制维持领先地位,这种想法本身就不现实。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势头不会因为美国的管制而停滞,反而会更加坚定自主创新的决心,最终在全球科技产业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0 阅读:1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