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

非常盘点中 2025-10-17 11:31:54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 2018 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后,美国急于拉拢盟友围堵中国,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就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急先锋”。那时候的澳大利亚,天真地以为背靠美国这棵大树就能乘凉,不仅在南海问题上跟风炒作,还配合美国打压华为 5G。 结果中国一记 “组合拳” 下来,煤炭、葡萄酒、龙虾出口全被暂停,直接损失超百亿澳元。力拓、必和必拓这些矿业巨头急得直跳脚,毕竟中国市场占澳大利亚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铁矿石出口更是占比高达 60% 以上。 澳大利亚农民守着堆积如山的葡萄酒欲哭无泪,酒庄老板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被法国、智利抢走。这种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滋味,让澳大利亚深刻认识到: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经济代价根本承受不起。 2022 年阿尔巴尼斯上台后,迅速调整对华政策。他派出贸易部长法雷尔多次访华,主动释放缓和信号。中方也展现大国胸怀,逐步解禁澳大利亚煤炭、牛肉等产品。 到 2025 年,中澳双边贸易额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澳大利亚对华牛肉出口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仅 4 月单月就出口 2.16 万吨,其中谷饲牛肉占比三分之一。 更关键的是,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 127.1%,新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项目遍地开花。这种 “回暖” 让澳大利亚尝到了甜头。 昆士兰州的煤矿重新开工,南澳州的酒庄又开始往中国发运整箱的西拉葡萄酒,那些曾经抗议政府的农民,如今又能开着拖拉机在麦田里哼起歌了。 然而,美国并不打算放过这个 “盟友”。2025 年 7 月,五角大楼副部长科尔比公然要求澳大利亚明确表态:若台海爆发冲突,是否愿意出兵协助美国。 这一要求让堪培拉陷入两难,一边是美国的军事压力,另一边是中国的经济蛋糕。阿尔巴尼斯给出的回答堪称 “教科书式太极”:“澳大利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不会讨论假设性问题”。 国防工业部长康罗伊更直接:“是否出兵由当时的政府决定,而非现在提前承诺”。这种 “战略模糊” 背后,是澳大利亚的精明算计:既不得罪美国,又不彻底关上与中国合作的大门。 毕竟,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的民调显示,只有 36% 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会在全球事务中采取负责任行动,这是 20 年来的最低值。 表面上看,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不断深化。2025 年美菲 “肩并肩” 军演中,澳大利亚派出部队参与,还配合美国在吕宋海峡部署反舰导弹。 但这种合作有明确边界,澳大利亚始终拒绝将台海纳入联合防御范围。澳军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在参与美军演时,会刻意避免涉及台海的具体作战计划。 更讽刺的是,美国虽然要求盟友 “共进退”,自己却在台海问题上维持 “战略模糊”。阿尔巴尼斯在访华期间曾反问记者:“美国自己都不承诺‘保卫台湾’,凭什么要求我们表态?” 这句话,戳破了美国 “盟友体系” 的虚伪面纱。 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影响力,早已渗透到骨髓里。2023-2024 年度,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高达 2120 亿澳元,是对美出口额的近 6 倍。 中国不仅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煤炭的最大买家,还在新能源领域与澳深度绑定。澳大利亚锂矿占全球产量的 40%,而 90% 的锂加工产能在中国。 这种依赖让澳大利亚不敢轻举妄动,2025 年 4 月,中国宣布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日本、欧盟叫苦不迭,澳大利亚却悄悄松了口气。 因为中国对澳稀土出口仍保持稳定,前提是澳大利亚不参与对华技术封锁。这种 “区别对待”,让澳大利亚更加清楚:在中美博弈中,保持中立才是生存之道。 澳大利亚国内民意,也在倒逼政府谨慎行事。2025 年联邦大选期间,工党将 “稳定对华关系” 作为竞选纲领核心,最终以压倒性优势连任。 选民们用脚投票,表达了对 “经济优先” 的渴望。就连反对党领袖达顿,也不得不承认:“与中国脱钩会让澳大利亚经济倒退 20 年”。 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据统计,华裔选民占全国总人口的 5.6%,在关键选区的投票往往能左右选举结果。这种政治现实,让任何澳大利亚领导人都不敢忽视中国的感受。 澳大利亚的台海政策,本质上是一场 “刀尖上的平衡术”。它既想抱住美国的大腿换取安全保障,又离不开中国的市场维持经济繁荣。这种矛盾,注定了澳大利亚在台海问题上只能选择 “战略模糊”。既不明确支持美国,也不彻底得罪中国。 正如阿尔巴尼斯在访华时所说:“澳大利亚不会让分歧定义两国关系”。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澳大利亚或许不是最耀眼的角色,但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权衡。而台海问题,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0 阅读:0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