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岳谦都笑了,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她的想法是,

史鉴奇谈 2025-10-17 14:03:26

赖岳谦都笑了,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她的想法是,中国的货轮多,而且每年生产的货轮也多,其他国家购买的中国的货轮也多,所以提出靠港费,能够给美国带来一大笔收入。但是戴琪没想到的是,中国的反制根本不跟美国玩对等。   美国这边刚放出要收靠港费的风声,中国没急着说要给美国货轮也加钱,反而先从另一个角度下手了。   要知道美国很多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得靠货轮运到亚洲市场,而中国手里握着不少关键港口的经营权,比如在东南亚的一些枢纽港。   中国没直接对着干,而是悄悄调整了这些港口的优先靠泊规则,把那些载着美国急需出口货物的货轮,靠泊优先级往后挪了挪。   这一下就出问题了,美国货轮本来计划好到港卸货,再装上新货返航,结果一等就是好几天,每天光滞港费就得掏不少钱,船上的货物也可能因为延误变质,尤其是生鲜类产品。   戴琪之前算的是靠港费能给美国带来多少进账,可她没算到中国这么一调整,美国货主和船公司反而得额外多花不少钱,这笔钱比美国能收到的靠港费还多。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还借着这个机会,跟不少原本用美国港口的国家谈合作。   比如一些南美国家,之前出口货物到亚洲,习惯先把货运到美国西海岸港口,再转船到亚洲,这样能省点钱。   中国就跟这些国家说,不如直接把货运到中国在东南亚的港口,不仅转船更方便,还能享受更低的仓储和运输费用,而且不会有滞港的麻烦。   不少南美国家一听就动心了,慢慢减少了经美国港口转船的货物量,这就让美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开始下降,原本靠港口吃饭的装卸工、物流公司,生意也跟着少了。   戴琪当初想的是“赚一笔”,可没料到反而让美国港口的收入受了影响。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不少国家建了港口和物流设施,形成了自己的物流网络。   美国收靠港费的消息一出来,中国就跟这些合作国家说,咱们可以互相免除部分港口费用,降低彼此的物流成本,这样大家都能受益。   很多国家本来就觉得美国收靠港费不合理,一听中国这个提议,立马就同意了。   这一下,美国想靠靠港费赚钱的计划,反而让中国趁机巩固了和其他国家的物流合作,美国在全球物流体系里的话语权反而变弱了。   戴琪可能到后来才明白,中国玩的不是点对点的对等反制,而是从整个物流链条和全球合作网络入手,一下就打到了美国的软肋上。   美国货轮在海外遇到的麻烦还不止这些,中国的造船业本来就厉害,每年造的货轮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而且技术越来越先进,不仅载重量大,还更省油。   之前不少美国船公司还在犹豫要不要买中国货轮,现在一看美国收靠港费引发这么多麻烦,再加上中国货轮性价比高,不少美国船公司反而开始下单买中国货轮。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循环:戴琪提议收靠港费,想针对中国货轮,结果反而让美国船公司更愿意买中国货轮,中国造船业的订单反而变多了。   美国这边,不仅没赚到多少靠港费,反而让自己的货主、船公司、港口都受了损失,连造船业也没能借这个机会抢占市场,反而让中国造船业又多了不少客户。   赖岳谦说,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戴琪可能以为中国会像其他国家那样,要么忍了,要么就对等加费,可中国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从更宏观的层面布局,一下就把美国的计划给打乱了。   到最后,美国不仅没拿到预期的收入,反而在物流、贸易、造船等多个领域都吃了亏,而中国却借着这个机会,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全球物流和贸易体系里的影响力。   现在再回头看,戴琪当初那个靠港费的提议,更像是给自己挖了个坑,让美国往里跳,而中国则借着这个机会,走得更稳更远了。   美国到后来也不得不悄悄调整政策,把原本计划收的靠港费降了不少,可就算这样,之前流失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也没那么容易拉回来了。   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稳定和划算,谁也不愿意跟一个动不动就加费、还会让自己蒙受损失的合作伙伴长期打交道,而中国提供的稳定物流网络和优惠合作条件,自然就成了更多国家的选择。   戴琪当初的小算盘,最后反而让美国在全球贸易和物流竞争里,落了个被动的局面,这大概就是她一开始完全没料到的结果。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