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根据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披露的文件,美国早在数月前就警告荷兰政府,如果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中国籍CEO张学政不被替换,该公司将被美国的“实体清单”制裁。 大家都知道,美国搞“实体清单”向来是说一不二,真被列进去,供应链、技术合作全得断档,对企业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荷兰政府这边其实挺为难,安世半导体虽然是中国公司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但它的业务根基在欧洲,跟荷兰当地产业链绑得挺紧。 可美国根本不管这些,今年6月的时候又补了一刀,明确告诉荷兰要修改实体清单规则。 新规则的矛头很准,直接把黑名单的范围扩大了——只要是被制裁公司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都得被划进来。 这一下就把安世半导体架到了火上,闻泰科技是早就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的,安世作为它100%控股的子公司,刚好踩中了新规则的红线。 美国这么步步紧逼,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根本不是针对安世半导体某个人或者某笔业务,而是冲着中国芯片产业来的。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半导体市场里地位不一般,它主攻的功率半导体领域,产品能用到汽车、消费电子、工业设备等好多地方,全球市场份额能排进前三。 美国一直怕中国在芯片领域突破技术封锁,现在看到中国公司通过收购拿到了这么重要的半导体资产,自然坐不住了。 张学政作为安世半导体的CEO,同时也是闻泰科技的核心管理者,美国想让他走人,说白了就是想通过换帅来动摇中国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 毕竟CEO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人物,换成美国能接受的人,后续安世的技术方向、市场布局可能就会跟着变,甚至可能被美国企业渗透。 荷兰政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美国这个盟友,要是不听警告,荷兰自己的芯片企业比如ASML,说不定也会被美国穿小鞋。 ASML作为全球唯一能造EUV光刻机的公司,跟美国的技术合作、市场关联极深,荷兰不敢轻易得罪美国。 可另一边,安世半导体在荷兰有不少工厂和员工,真被制裁了,荷兰当地的就业、产业链都会受影响,经济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安世半导体这边也没闲着,之前为了应对美国的压力,已经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调整业务结构、加强欧洲本地供应链合作,就是想降低被制裁的风险。 但美国根本不买账,规则一改,之前的努力几乎都白费了。 闻泰科技当初花大价钱收购安世半导体,就是想通过这次并购获得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和全球市场渠道,打破中国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瓶颈。 现在美国这么一搞,不仅闻泰的投资可能打水漂,中国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也面临被削弱的风险。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美国这次又是用“实体清单”当武器,搞单边制裁,完全不顾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芯片产业本来就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各个环节分布在不同国家,美国这么强行割裂,只会让全球芯片供应链更混乱。 之前美国制裁华为、中芯国际,已经让不少芯片企业日子不好过,现在又把矛头对准安世半导体,显然是想把中国芯片企业一个个摁死。 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披露这些文件,其实也反映出荷兰国内对美国这种霸道做法的不满。 法院觉得美国干涉荷兰企业的经营决策,甚至要求更换CEO,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国际合作范畴,有点越界了。 可不满归不满,荷兰在实际决策中,还是很难摆脱美国的影响。 毕竟美国在科技、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实力摆在那儿,荷兰作为欧洲小国,很难硬刚。 安世半导体的未来现在变得扑朔迷离,如果真的换掉张学政,中国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会打折扣,后续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可能会受限制。 要是不换,被列入“实体清单”,安世就没法从美国采购芯片设计软件、关键零部件,生产经营会陷入停滞。 不管怎么选,对中国芯片产业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美国这么步步紧逼,其实也暴露了它的焦虑。这些年中国芯片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已经实现了不少突破,高端芯片领域也在稳步追赶。 美国怕中国一旦突破技术封锁,就会动摇它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主导地位,所以才会用各种手段打压。 可这种打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全球产业链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美国强行搞“脱钩断链”,不仅会伤害中国企业,也会让美国自己的芯片企业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 中国现在也在加快芯片自主研发的步伐,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培养本土人才,就是想尽快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虽然过程会很艰难,但从长远来看,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芯片竞争中站稳脚跟。 安世半导体这件事,只是美国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一个缩影。后续类似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但中国芯片企业不会轻易放弃,荷兰政府也得在中美之间继续寻找平衡,这场博弈还会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