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台媒爆料,蒋万安居然当众表示:郝龙斌是“稳健务实”的主席人选,并且他

史鉴奇谈 2025-10-17 16:03:26

10月15日台媒爆料,蒋万安居然当众表示:郝龙斌是“稳健务实”的主席人选,并且他还说出了极其有分量的话——认为郝龙斌能带领国民党“稳定团结”!   这一表态的时机堪称精妙。在选情最为紧绷的时刻,蒋万安的站台无疑为郝龙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要知道,根据选前民调,郝龙斌与另一位主要候选人、前民代郑丽文的支持度咬得非常紧,郑丽文甚至一度小幅领先。任何关键票源的动向都可能改变天平倾斜的方向。   蒋万安此次力挺,绝非简单的临时站台,其背后是两人长达十年的政治交集与深厚渊源。郝龙斌在说明中特意回顾,2015年,蒋万安刚从美国回来,便主动到其办公室拜访,表达了参选台北市第三选区民代的意愿。当时,郝龙斌对蒋万安的承诺是确保党内初选的公平性。最终蒋万安不仅赢得初选,更成功当选民代,正式开启政治生涯。这段始于政治萌芽期的提携之情,构成了双方信任的基石。   蒋万安担任民代后,两人仍保持频繁的沟通。郝龙斌多次鼓励他承担更大责任,甚至直接鼓励他投入台北市长选举。这一鼓励在2022年成为现实,蒋万安成功当选台北市长。郝龙斌印象深刻地回忆起那场选举的最后一刻:投票前那个下午,两人一同搭乘车队扫街拜票,一边聊着台北各区的建设,那种并肩奋战的感觉至今难忘。这种在重大选战中凝结的情谊,显然超越了普通的政治合作。   从市政延续的角度,蒋万安也明确表达了对郝龙斌过去政绩的认可与感谢。他特别提到郝龙斌任内推动的U-Bike公共自行车系统和“助你好孕”政策,认为这些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蒋万安不仅延续了这些政策,还进行了加码扩大。这种对前任政绩的公开肯定与继承,在政治传承上传递出强烈的团结信号。   除了个人情谊,蒋万安的支持更基于对国民党现实处境的冷静判断。他认为,面对2026年县市选举和2028年重新执政的艰巨任务,国民党迫切需要一位能凝聚共识、具备丰富行政和选战经验的掌舵者。郝龙斌曾担任台北市长八年,拥有带领庞大行政团队的经验,并经历过两次高强度的市长选战磨砺,这些资历被视为应对未来艰困选战的重要资产。   然而,郝龙斌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他的主要对手郑丽文在选战中展现了强大的声势。郑丽文以改革派形象出现,主张打破国民党的“酱缸文化”和“老人政治”,其犀利的言辞和鲜明的改革主张吸引了大量渴望国民党变革的党员。在之前的辩论会上,她表现出色,网络支持率一度大幅领先。   更值得注意的是,地方议会议长的动向也反映出选情的复杂。新竹市议长许修睿最初曾出席郝龙斌的饭局,但后来转而公开支持郑丽文。南投县议长何胜丰、副议长潘一全以及桃园市议会议长邱奕胜等地方实力派也出现类似倒戈。这些在基层与民进党缠斗多年的政治人物选择支持郑丽文,表明改革诉求在基层党员中有相当市场。   蒋万安在此关键时刻选择公开表态,其深层用意可能远超一次党主席选举的输赢。作为国民党内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明星之一,他的举动被视为推动“世代团结”的实际行动。这一概念不仅指向年龄层的结合,更暗示着经验与活力、传统与创新的融合。郝龙斌承诺若当选,将无私无我地推动党内团结与在野合作,引领国民党在2028年重新执政,且自己不会参与2028年选举也不会谋取任何公职。这一承诺与蒋万安“世代团结”的呼吁形成了巧妙呼应。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这个百年大党的未来路线。新主席需要主导2026年地方选举的布局,并筹划2028年重返执政的艰巨任务。在两岸关系上,几位主要候选人都表示支持“九二共识”并反对“台独”,但在具体策略上存在差异。郑丽文强调国民党应明确“两岸同属一中、台湾人是中国人”的立场,而郝龙斌则提出“抗中保台是骗局”的论述。这些差异将实质影响国民党未来的政策走向。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女甜爱说事

女甜爱说事

1
2025-10-18 00:15

我建议,起消国民党[大笑][大笑]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