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要国王”!全国反特朗普大游行即将上演,遭最大规模抵制   2025年

顾议史实 2025-10-18 12:45:40

“我们不要国王”!全国反特朗普大游行即将上演,遭最大规模抵制   2025年10月,美国街头又热闹起来了,这次不是节日庆典,更不是奥运火炬传递,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国王”抗议潮。   抗议谁?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主办方干脆打出一句标语:“我们不要国王”,直指特朗普的“强人政治”风格,这场行动,既是群众对政策不满的集中爆发,也可能成为未来中期选举的“风向标”。   事情没那么简单,也绝不是一次普通集会,这场大游行,是今年6月14日特朗普生日当天那1800场抗议的延续版,甚至可以说是“进阶版”。   组织者看似来头不大,但背后联手的可是教师工会、公民自由联盟等主流社会团体。   他们不光人多,还懂得玩“去中心化”,通过社交媒体连接四面八方的抗议者,统一穿黄色衣服、统一口号,强调和平表达、非暴力行动,说白了,就是一场“有章法的反对”。   这些人到底在反什么?一句话:反总统权力膨胀,反“特朗普式的独裁味”,从动用国民警卫队来控制城市,到大幅削减联邦社保开支,再到铁腕推进移民管控政策,特朗普的“一言堂”作风让不少人感到不安。   “他不是国王,但正在做国王的事”,这已经成为不少抗议者的共识,尤其是在移民问题上,特朗普的政策可谓是雷厉风行,但也引发巨大争议。   他大刀阔斧地压缩合法移民渠道,甚至在部分州推行“快速遣返”机制,许多家庭因此被拆散,社工和人权组织的压力也迅速攀升。   而另一方面,特朗普还在进行大规模联邦裁员,连教育、卫生等关键领域都未能幸免,这些政策,在他眼中是“政府瘦身”,但在不少老百姓眼里,却是“砍向民生的刀”。   在很多参与者看来,特朗普正试图把总统这个岗位变成个人权力的舞台,把“联邦政府”变成“个人企业”,而这一切,正是他们要站出来对抗的理由。   但这场游行也不是没有阻力,事实上,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抵制,一些保守州已经明确表示将限制集会规模,甚至有地方政府直接拒绝发放游行许可。   右翼媒体则将这场抗议形容为“左翼煽动者的狂欢节”,称其“破坏国家统一”,在社交平台上,两派阵营早已吵得不可开交,互相指责、互相举报,连算法都跟着“站队”。   讽刺的是,特朗普团队对这场游行的回应并没有选择低调,他的发言人甚至在白宫记者会上称:“这些抗议者是在浪费时间,美国人民已经用选票说过话了。”   这番话当然没有平息怒火,反而让抗议者情绪更高涨,“既然你说话了,那我们也来回应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抗议的方式也颇具创意,组织方要求参与者统一穿黄色衣服,不是为了引人注目,而是为了制造视觉冲击力,形成统一而温和的抗议形象。   甚至连抗议流程都提前“剧本化”处理,从集结路线到口号脚本,事无巨细,目的很明确:不给警方任何“失控”借口,也不给反对阵营“暴徒化”标签的机会。   这个运动没有总部、没有领袖,靠的是互联网的力量和对“权力过度”的共同焦虑,在这个高度分裂的美国社会中,这样的自发组织早已不新鲜。   从更大层面来看,这场抗议反映的,其实是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层裂痕,民众对华盛顿的不信任、对政府机构的疏离感、对总统个人权力的警惕情绪。   这些情绪早已埋藏多年,只是如今在特朗普的高压政策下集中爆发,而这种爆发,既是一次社会情绪的宣泄,也可能成为政治版图重新洗牌的起点。   看似一场街头抗议,实则暗藏着2026年中期选举的提前预演,民主党阵营显然希望借这场游行积蓄动能,而共和党则试图通过强硬姿态稳住核心选民。   这不仅是对特朗普个人的挑战,更是对“美式治理模式”的一次重新审视。美国的未来,是继续走“强人路线”,还是回归“制度平衡”?抗议者的声音,或许只是序章。   “我们不要国王”,这不仅是情绪表达,更是制度自省,在美国这台民主机器面前,总统不是“老板”,民众也不是“臣民”。   但当越来越多的政策以“命令式”方式出台,当越来越多的集体权利被“以安全为名”削减时,人们自然会问:我们还在民主社会里吗?   目前来看,这场抗议能否真正撼动特朗普的执政基础,还很难下定论,但它已经成功让“总统权力边界”这个老议题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无论你支持还是反对,这场运动都不容忽视。因为在一个民主体制中,民众的声音从来都是最大的变量。   如果说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像是“单人领舞”,那么这场全国性抗议,就是无数人一起跳出的“集体反击”。   谁能赢?得看谁掌握了社会情绪的节拍器,而这场关于“总统是不是国王”的争论,还远远没有落幕。 信息来源:“青蛙、恐龙”上街,抗议特朗普政府——中原网 “不要国王!”抗议席卷全美,示威者涌入街头与警方发生冲突——观察者网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