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提前跟美国摊牌呢!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要求的美国给不了,美国要求中国的也给

史鉴奇谈 2025-10-20 13:03:56

中国为什么提前跟美国摊牌呢!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要求的美国给不了,美国要求中国的也给不了,所谓的谈判都是在拖延时间,中国可以帮你美国拿大量的美元购买你的美债,美国你要给的是把台湾让出来,如果你美国不肯,那么我们要那么多美元干嘛,高端芯片和机床也不卖给我们,我们大量的美元成为中国的负担!!!!   美国在2025年4月单方面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后,出了一个“昏招”:它给了除中国外的所有贸易伙伴90天的关税暂缓期。   这个动作的本意是想孤立中国,逼其他国家在美国主导的双边谈判中就范。但特朗普政府严重误判了形势,它还以为美国是那个谁都得求着的“中心市场”,其他国家会乖乖跟着它走。结果恰恰相反,这90天缓冲期反而给了各国协调应对、寻找替代方案的时间。   欧盟、东盟、日韩等主要经济体非但没有迅速向美国靠拢,反而加速了与中国的经济对话,或者深化彼此间的贸易联系。美国想玩各个击破,没想到却促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协调博弈,自己反而被边缘化了。   在这种格局下,中国坚定的反制姿态,比如你提到的对等加征关税,实际上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抵抗美国压力的“锚点”,让它们更有底气不向美国的单边主义屈服。   中国之所以敢于强硬,核心底气在于手里握有关键筹码。你提到的高端芯片和机床禁运,确实卡脖子,但中国也能打到对方的痛处。   最近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对特定稀土产品及技术实行出口管制,这步棋非常精准。   如果说之前对镓、锗的管制是掐住了芯片的上游原料,那么这次针对镝、铽等重稀土的管制,则是直接瞄准了现代工业的“动力心脏”——高性能永磁电机。这玩意儿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和先进军工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中国的优势不仅是储量,更是全球超过90%的稀土分离与提纯能力,尤其是在技术难度高的重稀土领域几乎垄断。   美国和澳大利亚就算开足马力挖矿,最终矿石也得运到中国来提纯。建立一套有成本竞争力的替代产业链,没个五到十年根本搞不定。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拥有强大的非对称反制能力。   你感觉大量美元外汇成了负担,这个点很关键。中国连续多月减持美债,就是因为在美国不断将贸易工具化、金融武器化的背景下,持有过多美元资产确实风险增高。美国有些人甚至动过“用美债换台湾”的念头,但这纯粹是痴人说梦。   用我们自己的钱,去买本来就属于我们自己的领土,这根本就不是交易,而是侮辱。中国早就开始布局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贸易上,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占比显著提升,成功对冲了对美出口的下降。   大宗商品采购方面,像大豆这样的关键进口品,来源已从美国大幅转向巴西和阿根廷。特别是巴西,其大豆出口到中国的份额几年内大幅增长,中国还在巴西投资了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确保供应链稳定可靠。   同时,中国也没有放松扩大内需和科技自主的努力。通过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提前为应对外部冲击储备了政策空间,旨在把可能因关税损失的外需引导回国内市场。   台湾问题是你提到的核心,也是中美之间最敏感、最无妥协空间的议题。美国一些人总幻想能把台湾当作一张牌来打,比如纵容赖清德“过境”美国,以此作为谈判筹码。   但中国的立场非常清晰: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绝对的红线。中国绝不会在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做交易。面对美国的试探和挑衅,中国的策略正在转向“斗而不怕破”。   这意味着我们不主动寻求冲突,但当对方踩红线时,也绝不畏惧摊牌甚至关系破裂的风险。这种底气来自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来自于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美国如果继续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只会迫使中国采取更坚决的措施来维护国家统一。   中国能够采取强硬姿态,根本在于国内经济的韧性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可以迅速将政策重心转向刺激内需。   以国际标准看,中国的消费、特别是服务业消费还有很大潜力,政府可以通过家电以旧换新、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有效提振经济。在财政政策上,中国处于扩张模式,而美国却可能面临财政收缩,这对缓冲贸易战冲击非常有利。   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半导体、电动车、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关键领域,要么已经领先,要么正在快速突破。中国也清醒地认识到,与美国的这场博弈将是长期的。我们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必要时就不得不打,而且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这种战略定力,使得中国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或压力而轻易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