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乌领土交换的最新版本】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普京准备交出哈尔科夫、苏梅、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这五个州的领土,以换取对整个顿涅茨克州的控制。消息来源是基于普京与特朗普的一次电话通话。 但稍微琢磨琢磨就知道,这事儿夸得有点离谱。普京要是真把哈尔科夫、苏梅、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这五个州全交出去,那等于把大半年的战场成果全扔了。 俄罗斯这边有个绕不开的坎,就是宪法。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早在2022年就被写入俄宪法,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普京作为俄总统,要动宪法里的领土,国内议会和民众这关就过不了。 所以更合乎逻辑的情况是,普京可能提出放弃对这两个州“全部领土”的主张。意思就是不跟乌克兰争整个州了,只保留目前实际控制的那些地盘。比如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区域,还有赫尔松州北部的一些据点。 作为交换,他会交出哈尔科夫、苏梅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控制权。这三个州本来就是乌军近年反攻的重点,俄军在哈尔科夫去年就丢了大片土地,苏梅更是早早就退回边境线附近。 泽连斯基那边也不是傻子,他不可能平白无故接受这种交换。外媒说他提出了“1公里顿涅茨克领土换2公里其他领土”的比例。这招很高明,既回应了交换提议,又能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 毕竟乌克兰民众盼着收回所有失地,泽连斯基要是直接同意拿其他州换顿涅茨克,容易被骂“卖地”。用比例交换包装一下,就成了“用更少的顿涅茨克土地,换回更多其他州领土”,听起来像场胜利。 顿涅茨克对俄罗斯来说太重要了。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顿巴斯地区就一直是俄乌冲突的核心。普京把“保护顿巴斯俄语居民”当作开战的重要理由之一,现在要是能完全控制顿涅茨克,也算给国内一个阶段性的交代。 而哈尔科夫、苏梅这些州,对俄军来说战略价值没那么高。哈尔科夫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但俄军在那里的补给线一直不稳定,去年乌军大反攻时就丢了不少阵地,再守下去消耗太大。 苏梅州更靠近俄罗斯边境,平时主要是小规模冲突,俄军没在那儿部署重兵。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则是乌军的后勤重镇,俄军本来就没控制多少地盘,交出去也不算伤筋动骨。 但这里面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实际控制区”的界定。扎波罗热州俄军控制了大约60%的土地,赫尔松州控制了40%左右,这些区域里还有不少居民是亲俄的,怎么安置也是个麻烦事。 乌克兰这边也有顾虑。顿涅茨克东部的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这些地方,打了快两年了,乌军付出了巨大伤亡才守住部分区域。要是按比例交换,等于要放弃一部分顿涅茨克土地,前线士兵和家属可能不答应。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很关键。美国那边特朗普一直喊着要“结束俄乌冲突”,可能会撺掇双方谈领土交换。但欧盟很多国家不乐意,他们给了乌克兰那么多援助,不想看到乌克兰“割地求和”。 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就表态,说“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必须得到保障”。法国也跟着附和,说不会承认任何“以武力改变边界”的协议。这些声音都让泽连斯基在谈判时不敢轻易让步。 还有个细节不能忽略,就是扎波罗热核电站。这座核电站目前在俄军控制下,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之一。要是领土交换涉及到这里,国际原子能机构肯定要插一手,安全问题比领土归属还紧迫。 之前俄军和乌军就因为核电站互相指责对方炮击,现在要是控制权变动,万一出点安全事故,谁都担不起责任。所以这部分区域的交换,可能还得单独拿出来谈,甚至可能变成“国际共管”的模式。 现在这些传闻之所以传得这么凶,很大程度是因为俄乌战场陷入了僵局。双方打了快两年,都有点耗不起了。俄军想集中力量巩固东部,乌军想收回南部和北部失地,领土交换成了看似“双赢”的选项。 但真要落实太难了。先不说宪法和国内舆论的阻力,光是“实际控制区”的地图怎么画,就能让双方谈判代表吵上几天几夜。每个村庄、每条公路的归属,都可能影响整个交换方案。 泽连斯基最近在内部会议上说,“任何领土交换都必须符合乌克兰的利益,要让每个乌克兰人觉得值。”这话听着软,实则硬得很,等于把球踢给了俄罗斯,要普京拿出更有诚意的筹码。 普京那边也没闲着,他最近召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专门讨论“特别军事行动”的进展。会后没发声明,但俄媒透露,“领土问题是重点议题之一”。 说到底,《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更像是一次舆论试探。真正的领土交换谈判,远比传闻复杂得多。双方都在打自己的算盘,既要守住核心利益,又要给国内外一个交代。 短时间内,想达成一致恐怕没那么容易。毕竟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很难拿到,这句话在俄乌冲突里,至今还没失效。俄军不会轻易放弃顿涅茨克的控制权,乌军也不会随便让渡其他州的领土,这场拉锯战,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