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在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立下奇功的爱国华侨隆美兰,冒着巨大的危险为进攻部队做向导,荣立一等战功! 70年代末,边境局势越来越紧张,越军天天在边境挑事。 她家附近的村子都遭过袭扰。她自己也被吓得带着孩子躲进山洞。 那时候,她就憋着一股气:“他们不来打,我们就好好过日子;可既然来了,那我就不怕死。” 1979年2月,战斗终于打响。我军准备攻打复和县的300高地,可这一仗打得不顺。 越军早就在岩洞里修好了暗堡,火力密集得像下雨,部队一靠近就被打回来,伤亡不小。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人提起了一个名字:隆美兰。她熟那片地形,可能能帮上忙。 说起来简单,可那时候她刚生完娃,身体还虚得站不稳。 很多人劝她别去,说你一个女人,还是产妇,太危险了。可她一句话也没听进去,“你们是为我孩子打仗的,我不能躲在家里。” 她把还在吃奶的孩子交给丈夫方礼鹏,啥也没带,就跟着部队出发了。 可她不是只会带路。她知道怎么避开雷区,用树枝在前面一点点探路。 一次,她突然停下,说前面植被长得不对,像是动过土。 结果还真发现埋了绊发雷,差点全排人都栽进去。 更关键的是,她还记得越军藏洞的老路。 300高地上有好几个天然岩洞,越军就藏在里面打冷枪。 她靠着小时候的记忆,一口气带部队找出了七个洞口。她指着一个石头缝说:“从这进去,就是他们的老窝。” 部队顺着她指的方向设伏、爆破,一举炸毁了几个重要的暗堡,歼敌百余人,还俘虏了18个。 你以为她就只是带路?其实她还救过人。 有一次部队在山洞里休息,突然听见外面有人说话。有人准备开枪,但她一听就喊住了:“别动,是老百姓。” 她用越语和对方聊了几句,确认真的是逃难的村民,才让大家放心。 还有一次,她一眼认出民兵队伍里混进去的越南公安,说那人衣领不对劲,军帽戴法也不对,结果真的是敌人的侦察兵,被当场抓住。 这一路,她走在最前面,不穿军装,不拿枪,只拿一根树枝和一颗心。 荆棘划破她的手,她就用破布包一下;流弹擦伤她的臂膀,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她还会告诉战士们:“这边有条溪,能取水;那边山坳可以躲炮火。” 大家都叫她“活地图”,可她更像是个“大家长”。 等战斗结束,大家都说,这次能拿下300高地,隆美兰是头功。 她被记为个人一等功,跟着部队参加了广西军区的庆功大会。 中央慰问团来了,王震副总理、姬鹏飞副委员长都亲自接见了她。 可她自己说得很轻:“我只是做了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战后她被安排在龙州糖厂工作,2013年退休。听说她被评为“七级战残”,可她从不提这个。 有人去采访她,她只说:“我那点伤算啥,有些战士连命都没带回来。” 她的故事在龙州县水口镇一直被人传着。小孩都知道,“那位穿布鞋上战场的阿婆,打过仗,立过功。” 其实,像她这样的普通人,在那场战争里还有很多。 云南、广西边境的老百姓,为部队送水、运粮、修路,有的还直接跟着部队上了前线。 可隆美兰的特别之处在于,她不是因为被选上才去,而是她自己请缨的。 她冒的风险,比很多人想象的都大。她的贡献,也不是几句话能讲清的。 她不是英雄模范,不上电视,也不出书。可她在那个该站出来的时刻,站出来了。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她就是在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立下奇功的爱国华侨隆美兰,冒着巨大的危险为进攻部队
地缘历史
2025-10-22 15:51:43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