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深夜11点,卖菜奶奶因记错末班车时间,蜷缩在寒风里守着没卖完的菜露宿街头。市民欧阳先生见状拍图发朋友圈,没想到竟触发“爱心连锁反应”:网友纷纷留言关切,一位好心人不仅包下所有剩菜,还开车送奶奶回家。这场温暖接力不仅让“济南很暖”冲上热议,更藏着普通人该懂的法律细节,网友们的讨论也戳中了不少人的心。 一、事件还原:寒风中的买菜奶奶,被一条朋友圈“点亮” 这事就发生在济南二环东路和窑头路的交叉口,晚上11点多,街上早就没了白天的热闹,冷风刮得人直缩脖子。 市民欧阳先生路过时,突然看见路沿上缩着个身影——是位卖菜的老奶奶,脸埋在单薄的外套里,身子还在轻轻发抖。她面前摆着几捆没卖完的菜,在路灯下看着特别孤单。 欧阳先生赶紧上前问,奶奶才无奈地说:“记错末班车时间了,回不了西营老家,只能在这儿熬到天亮,菜没卖完,明天还得过来。”这话听得欧阳先生心里发酸,随手拍了张照片发了朋友圈,想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没想到,这条朋友圈像“暖宝宝”一样迅速传开。朋友们纷纷留言:“奶奶现在在哪儿?”“需要帮忙联系车吗?”还有位好心人,因为自己也是奶奶带大的,看到照片后特别共情,直接开车去找老人。找到后,他蹲在奶奶身边说:“没事儿,这些菜我都要了,我送你回家。”奶奶当时又惊又感动,嘴唇都颤了,话都说不完整。最后,好心人真的把奶奶安全送回了家,这场深夜的小插曲,也有了个暖乎乎的结局。 二、法律科普:随手帮人有讲究,这些“常识”要记牢 可能有人觉得,这就是件普通的暖心小事,但里面藏着几个容易被忽略的法律点,搞清楚了,既能放心帮人,也能保护自己。 1. 拍别人发朋友圈,会不会侵犯隐私? 欧阳先生拍了奶奶的照片发朋友圈,很多人会问:“这算不算侵犯隐私啊?”其实关键看“目的”和“内容”。根据《民法典》,侵犯隐私通常是指“以私密方式收集、公开他人不愿被知晓的信息”。欧阳先生拍的是奶奶在街头的公开场景,而且目的是帮奶奶求助,没有泄露她的家庭住址、电话等私密信息,也没有丑化、恶搞,这种“善意的公开”,不仅不侵权,反而符合“互帮互助”的社会公德。 但要注意,如果拍的是别人的私人生活场景(比如家里、医院病房),或者为了博眼球故意暴露他人隐私,就算侵权了,可能还要承担赔偿责任。 2. 好心人送奶奶回家,出意外要担责吗? 还有人会担心:“万一送奶奶回家的路上,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好心人要负责吗?”这点法律早就考虑到了。《民法典》里有“好人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简单说,只要好心人是真心帮忙,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比如开车时玩手机、超速),就算过程中出了意外,也不用担责。 这个条款就是为了打消“好人难做”的顾虑,鼓励大家放心帮人。所以遇到类似情况,只要心怀善意、注意基本安全,就大胆伸出援手。 3. 要是有人借“帮人”骗钱,该怎么办? 虽然这次是暖心结局,但也有人会担心“遇到骗子”。比如有人假装困难博同情,骗钱骗物。这时大家可以这样做:一是尽量核实情况,比如像欧阳先生那样,先和老人沟通,了解清楚原因;二是如果涉及金钱帮助,尽量通过正规公益平台,或者和社区、派出所一起协助,避免直接转账给陌生人;三是如果发现被骗,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及时报警,警方会依法处理。 三、网友热评:暖心背后的讨论,藏着大家的“心里话” 这事传开后,评论区里全是“暖评”,但也有不少理性讨论,大概能分成三类: 点赞“济南温度”派:“果然山东人骨子里有善良!之前看济南交警给急救车带路,现在又有好心人送奶奶,济南太暖了!”“一条朋友圈就能掀起爱心接力,说明好人真的很多,心里特别暖。”这类网友大多被事件本身打动,觉得这种“陌生人之间的善意”特别珍贵。 心疼老人处境派:“这么大岁数还得深夜卖菜,没赶上末班车只能露宿街头,背后得有多难啊!”“肯定还有很多这样的老人,只是没被拍到,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到他们。”这些网友更关注老人背后的生计问题,希望能有更完善的帮扶措施。 理性提醒“帮人技巧”派:“为欧阳先生和好心人点赞,但拍别人发圈前最好先跟对方说一声,更稳妥。”“送老人回家时,可以跟家人或朋友说一声路线,既保护老人也保护自己。”这类网友既认可善意,也提醒大家在帮人时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场爱心接力确实让人感动,也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一个小举动,就能给别人带来大温暖。但反过来想,要是欧阳先生没看到奶奶,要是没人愿意开车送她,奶奶可能就要在寒风里熬一整夜。 你觉得,除了“偶然的善意”,还能做些什么,让像卖菜奶奶这样的人,少些“深夜无助”?是建议社区多关注高龄摊主,还是呼吁公交部门加开晚班车?又或者,我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还有哪些更稳妥的帮忙方式?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为什么网民想要做大济南?本人山东人,但是不是济南人,也不打算去济南发展。山东省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