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两大军火商正式宣布! 2025年10月22日,洛克希德·马

小小白观天下 2025-10-23 01:33:26

快讯!快讯! 美国两大军火商正式宣布! 2025年10月22日,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技术公司公布了最新财报,两国冲突还在继续,两家公司预计接下来几个季度收入会增加,洛克希德刚拿到五角大楼125亿美元的订单,准备再生产296架F-35战机,雷神今年前三个季度利润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他们提供给乌克兰的武器占了六成,以色列采购的导弹有一半是他们生产的。 洛克希德·马丁交出的三季度成绩单,每股收益6.95美元,高出市场预期近十个百分点。销售额攀升至186.1亿美元,背后是高达1790亿美元的创纪录订单储备,足够让生产线忙碌两年半。 与此同时,雷神技术公司紧随其后,不仅同步调高了全年业绩预期,更直言不讳地将增长归因于“乌克兰和中东持续冲突”带来的强劲需求。 五角大楼新签下的125亿美元F-35订单,像是一剂强心针。296架战机的生产计划,确保了洛克希德生产线的轰鸣声将日夜不息。导弹与火控部门销售额随之猛增14.1%,JASSM、LRASM等导弹型号的生产线全速运转。 “标枪”导弹,这个在俄乌冲突中成为象征的武器,由雷神和洛克希德联合生产。早在2022年,为满足乌克兰需求,美国就动用了约三分之一库存。如今,这种“清库存-补库存”的循环,依然为军火商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 前美国国会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两党的战争贩子都在鼓动战争。美国人民付出了代价、乌克兰人民付出了代价、俄罗斯人民付出了代价……但军工复合体却赢了,他们大赚一笔。” 军工企业巧妙地通过政治游说影响政策走向。每年超过三亿美元的政治游说投入,如同杠杆,撬开了联邦预算的金库。曾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工作26年的富兰克林·斯平尼直言不讳:“军工复 合体借这次俄乌冲突渲染对俄罗斯的恐惧,旨在为新一轮军备支出创造契机。” 这笔生意的高明之处在于,买单的是纳税人,而风险由他人承担。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曾坦承,对乌军事援助大部分流回了“美国自己的国防工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坦言,美国援乌资金中至少75%留在了美国。 欧洲的军工体系则呈现出不同图景。德国和法国等国家更依赖国有企业或政府控股的实体,如欧洲导弹集团MBDA。它们同样追求利润,但国家作为主要股东,能施加更多控制,将国家安全和工业政策目标置于股东回报之前。 随着AI等新技术融入战争,未来的冲突可能更加“高效”且有利可图。洛克希德·马丁公司CEO Jim Taiclet就强调,公司正投资于“先进技术制造能力”以满足需求。当杀人不再需要勇气,只需要按下一个按钮,战争的道德门槛被技术效率悄然降低。 在财报光鲜的数字之外,是联合国记录的乌克兰7万多人伤亡,是加沙地带3.8万生命的消逝。这些数字永远不会出现在任何财务报告中。 那部纪录片《2025防务趋势》的剪辑师是残忍的,他把F-35生产线上拧紧的螺丝,与加沙瓦砾堆中孩子茫然的眼睛并列在一起。没有评论,没有解说,却让人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某些人的利润,正是用另一些人的血肉铸成的。 三十二亿美元的利润,足以建造六百四十所小学,或让两百万人获得医疗保障。但当这些资本流入军火商的资产负债表,它们换来的是下一季更亮眼的财报,是又一批精准制导的导弹。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悖论:和平的愿景,正被一个依赖冲突存续的系统所管理。只要战争比和平更有利可图,劝和促谈的声音就难以穿透军工复合体用金钱和权力筑起的高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小小白观天下

小小白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