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703年,一天年近50的康熙忙完政务后,回到自己的寝宫后直接点名让50

千浅挽星星 2025-10-23 18:45:25

[微风]1703年,一天年近50的康熙忙完政务后,回到自己的寝宫后直接点名让50岁的德妃前来侍寝,宫女太监听见后,悄悄的对身边的人说:“德妃都50岁了还经常被招来侍寝,别的妃子30岁以后就很难见到皇上了。”   乌雅·玛琭14岁进宫,出身包衣家庭,是通过内务府选秀成为宫女的,她的父亲威武官职不高,只是一名护军参领,但她凭借出众的容貌加上一次奉茶时的回眸,成功吸引了康熙的注意。   在妃嫔众多的后宫中,玛琭似乎深谙生存之道:不争,反而成了最高明的争,康熙是位事业心极强的皇帝,8岁登基,28岁平定三藩,每日政务繁忙,身心俱疲。   回到后宫后,他最厌烦的就是妃嫔们搬弄是非、议论政事,而玛琭恰好相反,她从不参与后宫八卦,更不触碰朝廷政事,总是安静地陪伴在侧,康熙在她这里能彻底卸下疲惫,这份独特的慰藉,比美貌和家世更让康熙珍视。   当然,在后宫中,“母凭子贵”是提升地位的关键,玛琭19岁时生下皇四子胤禛,凭借这个儿子,她从宫女被册封为“嫔”。   但这份荣耀背后,是与亲生骨肉的分离——由于当时她位分低微,按照规矩没有资格亲自抚养皇子,胤禛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了佟佳贵妃宫中抚养,这次分离在母子间埋下了隔阂的种子。   两年后,21岁的玛琭又生下次子胤祚,凭借这一功绩,她正式晋封为“德妃”,地位仅次于惠妃和宜妃,位分提升后,她后续生下的孩子终于能留在自己身边抚养,其中就包括十四子胤禵。 然而命运弄人,次子胤祚不久后夭折,失去孩子的痛苦让玛琭将所有的爱、亏欠与补偿,都倾注到了唯一留在身边长大的小儿子胤禵身上,对他格外偏爱。   至于从小分离的大儿子胤禛,即便后来回到玛琭身边,也没能得到她太多关注,玛琭的目光和关怀几乎都给了胤禵,在她眼中,胤禛更像一个需要懂事、学会谦让的“陌生人”,这种明显的偏心让胤禛内心备受冷落,母子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这份母子间的裂痕在“九子夺嫡”的政治风暴中彻底爆发,此前从不参与政事的玛琭,在儿子们争夺皇位时明确站队,毫不犹豫地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小儿子胤禵身上。   康熙驾崩后,胤禛继位成为雍正帝,乌雅·玛琭的反应极为激烈,公开表示质疑,声称康熙遗诏是“传位十四子”而非“传位于四子”,甚至拒绝接受雍正册封的“皇太后”封号,她以母亲的身份公开反对新君,让雍正颜面尽失。   雍正深知母亲的软肋所在,随即采取了反击措施——他剥夺了胤禵的兵权,将其派去看守皇陵,这一举措对玛琭来说打击巨大,比任何惩罚都让她痛苦,至此,母子关系彻底破裂,玛琭直到去世,都没能再见到她最疼爱的小儿子胤禵。   回望玛琭的一生,作为后宫妃嫔,她无疑是成功的:凭借清醒的认知和独特的相处方式,赢得了康熙一生的恩宠,从宫女一步步晋升为德妃。   但作为母亲,她却彻底失败了:对两个儿子的极端偏心,不仅让母子间隔阂深重,更在“九子夺嫡”中加剧了兄弟矛盾,亲手酿成了家庭悲剧。    信源:人民网 揭秘:皇太后乌雅氏为何要“为难”雍正?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