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校校徽染上“紫”,这股浪漫里藏着多少青春底色? 打开这张图的时候,忽然被满屏的紫撞了眼——不是那种晃眼的艳,是像浸了墨的绢,裹着不同学校的气质,安安静静又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 最先看见的是清华的校徽,紫底衬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1911的数字像枚印章,把百年的书香气摁在了这抹紫里。记得以前逛清华园,春天的紫藤萝爬满老墙,风一吹就落得肩头都是紫,那时候总觉得这颜色和学校很像:既有老建筑的沉,又有少年人的亮。 旁边南大的校徽是深紫的盾形,雪松立在中间,1902的年份藏在下面。想起南大的鼓楼校区,秋天的梧桐叶落满紫叶李的树下,紫和黄裹着图书馆的窗,连自习室的灯光都像是滤了层紫纱。南开的校徽更圆一些,“南开”两个字写得舒展,1919的刻度里,好像能听见当年学子的读书声,裹在津城的风里,也是紫的。 还有南京理工的校徽,紫圈绕着书本与建筑,港中文的凤凰踩着紫底,连上海纽约大学的校徽都用了浅紫,像把外滩的晨雾揉了进去。天津工业、西安理工、广西师范……不同的紫,有的浓得像陈酿,有的淡得像云絮,却都裹着各自的故事:是某个清晨抢图书馆座位时撞见的紫花,是毕业季学士服上别着的紫徽,是离开校园后再看见同色时,忽然漫上来的青春气。 其实紫从来不是单一的色。河北医科的校徽上,紫底衬着蛇杖,像把白大褂的干净裹进了温柔里;北京建筑的校徽里,紫线勾着老楼,像是把钢筋水泥的硬,揉成了建筑美学的软;北方工业的校徽用紫描了几何形,带着工科生的利落;山东医科的紫,又裹着医学院的严谨。 这些紫凑在一起的时候,忽然觉得“阵营”两个字很可爱——不是什么分明的界限,是一群带着各自青春印记的人,因为同一种颜色,忽然有了隐秘的联结。就像你走在路上,看见有人背着印着紫徽的包,哪怕不认识,也会忽然想起:哦,那是和我母校同色的地方,那里也有一群人,正把青春铺在这抹紫里。 我们总说校徽是学校的脸,可这抹紫更像学校的“气质色”。它不是标签,是藏在岁月里的共鸣:或许是某个晚自习后,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紫叶李的花瓣落在笔记本上;或许是毕业答辩那天,穿了件淡紫的衬衫,紧张时指尖捏着的校徽也是紫的;或许是多年后回校,看见新生校服上的紫,忽然想起自己当年也穿着同款,站在同一块校碑前拍照。 这些紫,裹着不同的校园,不同的青春,却又在某一刻汇成同一种情绪:是提起母校时,忽然软下来的语气,是看见同色校徽时,下意识的驻足,是那些被书本、课堂、蝉鸣填满的日子,最后都凝在了这抹紫里。 你记忆里的母校,是什么颜色的?是像这样的紫,还是另一种藏着青春的色调?高校名称 黄色校徽 大学校徽 老校徽 大学校庆标识 高校校名 校庆lo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