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开始“舆论降温”?新华社发文释放两岸关系新信号! 10月26日新华社一篇署名

繁梦间 2025-10-28 01:57:00

大陆开始“舆论降温”?新华社发文释放两岸关系新信号! 10月26日新华社一篇署名“钟台文”的文章,不只是简单的表态,更像是一次精心布局的战略沟通,里面藏着太多值得琢磨的细节,这篇文章玩得很巧,一手递出温暖的橄榄枝,另一手却画下了清晰的红线,它告诉外界,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只要承认我们是一家人,是一个民族,不搞分裂,那么什么都可以谈。大家可以坐下来化解矛盾,慢慢积累信任。 但与此同时,警告也说得毫不含糊,善意是有前提的,底线也是存在的,如果有人非要越界,那么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戒”,这种刚柔并济的组合拳,既展现了灵活性,也守住了原则,让外界很难再用单一的“强硬”或“软弱”来片面定义。 这篇看似统一的稿子,实际上是在同时跟三个不同的对象对话,而且传达的信号各有侧重,在中美两国元首即将会晤的大背景下,它首先是说给美国听的,北京在清晰地展示,我们愿意沟通,有诚意稳定局势,但核心利益绝不容触碰,这和当年回应特朗普政府打“台湾牌”时的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灵活性,也划定了禁区。 对内它则像是一次巧妙的舆论引导,面对此前一度高涨的“武统”声音,文章全文没有提这个词,基调明显温和了许多,这显然是在给过热的民族主义情绪降降温,引导大家理性看待,也为官方未来的政策调整保留了足够的主动权。 而对台湾,喊话的意图就更明显了,它把斗争的矛头精准地对准了“台独”势力,同时向广大台湾同胞释放善意,呼吁他们认清形势,与分裂势力划清界限,策略的重心,已经从单纯的“反独”,转向了更深层次的争取民心。 更深层次的,是北京在重新讲述这个故事的脉络和根源,文章把台湾问题拉回到了历史的坐标系里,将其定义为解放战争的遗留部分,是近代国家积贫积弱的产物。 这种叙事,巧妙地将问题的性质从所谓的“对外扩张”,重新框定为“国家内政”和“民族复兴”的未尽之事,它强调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把美国当年的军事介入视为造成分隔的始作俑者。 在具体策略上也体现出一种“回归”,它回避了刺激性的话语,转而强调“凝聚共识”,这实际上是向着“九二共识”的对话框架靠拢,选择了一条更务实、也更具策略性的道路来构建统一的基础。 “钟台文”的这篇文章,标志着一种策略上的成熟和升级,终极目标没有变,但实现目标的手段变得更加多元和灵活,这种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新打法,预示着未来的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也更考验智慧的博弈新阶段。

0 阅读:5464

评论列表

用户85xxx42

用户85xxx42

8
2025-10-28 12:24

可以肯定的说,打下来是第一选择。现在要的是如何打怎样打的问题

彭学慧forward

彭学慧forward

7
2025-10-28 18:53

面包和大棒同时上桌,你选哪个看着办,必选题

xbyf

xbyf

6
2025-10-28 21:36

下定决心统一祖国

有一阵子

有一阵子

4
2025-10-28 12:47

终台文——对台湾的最终文告

孤独剑

孤独剑

3
2025-10-28 21:09

解放台湾进行中

用户15xxx46

用户15xxx46

3
2025-10-28 19:10

梧桐梧桐

猜你喜欢

繁梦间

繁梦间

不被定义,庆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