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买了人生第一块IWC马克十三那会儿,刚上班没多久,就觉得手腕上得有个像样的东西镇场子。2011年的事儿了吧?那阵子港币汇率还挺友好,咬咬牙刷了卡,戴上的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咱也是讲究人了! 后来跑韩国玩儿顺手带了卡地亚Ronde,圆盘皮带子挺秀气,可惜没戴几次就搁抽屉吃灰了。倒是2014年在昆明买的帝陀骏钰让我琢磨过味儿来:正装表这东西吧,看着挺稳重,可咱平时穿T恤牛仔裤的日子居多啊! 转折点在2019年。那年突然开窍似的迷上了百年灵超级海洋,厚重钢带配上配上骚气夜光,洗澡都不舍得摘。戴着它爬过苍过苍山泡过温泉,镜面连道划痕都没有这才是咱糙汉子汉子该有的表嘛! 等到2021年在北京SKP抱走卡地亚蓝气球,已经学会看折扣算积分了。销售神秘兮兮地说蓝盘特别难订,其实后来发现专柜常年有货…不过那个穹形玻璃确实耐看,光线底下泛着层淡淡的钴蓝色。 去年在石家庄万象城看见积家小丑直接走不动道。你说这设计师神不神?好好一块表盘偏要挖三个小窗口,月相星星还会眨眼睛!价格肉疼是真肉疼,但每次抬手看时间都忍不住乐。 今年更离谱,同一个商场鬼使神差拎走了江诗丹诗丹顿伍陆之型。刷卡时手都在抖好家伙,头回给自个儿买六位数的物件儿。鳄鱼皮表带摸着确实滑溜,溜,机芯背透美得像艺术品,就是皮表带着实娇贵,下雨天都得捂着袖子走。 前两天翻柜子数子数了数,不知不觉竟攒了九块。最便宜的雷达镀金表才万把块,最贵的VC够买辆小车了。发现个有趣现象:越是早期买的表越舍不得转手,哪怕根本不戴也要留在表盒里占位置。 朋友老吐槽吐槽:“买这么多表干啥?手机不能看时间?”这话我就不爱听。男人总得有点烧钱的爱好吧?比起玩车玩相机,我这还算克制的。再说了,每块表都对应着人生某个阶段升职、搬家、结婚纪念日,往后瞅一眼都能想起当时为啥买单。 明年计划都定好了,中秋回昆明恒隆广场蹲块劳力士空霸。听说现在专柜还要配货?真是惯得他们!反正慢慢碰呗,遇到合适的就收编入库。毕竟买表的乐趣一半在戴,另一半全在寻宝的过程里折腾。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