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再放狠话:一旦中国在稀土上“出尔反尔”,美国将随时准备动手! 贝森特这家伙,当年是特朗普团队的经济骨干,现在坐上财长位子,还保持着那股子强硬劲头。 他一口咬定中国在稀土上“犯了大错”,还说中国要是敢关上出口大门,美国就得重启贸易战模式。 听起来挺唬人,可你细想,这不就是美国在关键资源上抓瞎的表现吗?稀土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群特殊金属,总共17种,藏在地下不容易挖,但用处大得惊人。 从手机电池到电动车电机,再到风力发电机和医疗设备,到处都需要它们。 最要命的是军工领域,美国的F-35战斗机一架就得吞掉上百公斤稀土材料,用来做精密传感器和磁铁。 要是没有这些,美国的国防工业得卡壳。问题是,全世界稀土产量,中国占了大头,精炼加工更是控制了九成以上。 美国本土有矿,比如加州的山口矿,但加工技术还得靠中国授权,这依赖性太强了。 过去几年,美国一直嚷嚷要摆脱中国供应链,可进展慢吞吞的,贝森特这次访谈,表面上是在警告中国,可骨子里透着美国的焦虑。 他避开谈美国90%稀土加工靠进口的事实,反而指着中国说“垄断市场”。 这让我想起来,前阵子他还吹牛,说美国两年内就能建起自己的稀土产业链,听着豪气,可现实呢? 美国地质局的数据显示,他们本土矿产量勉强够用,但分离提纯的技术瓶颈卡在那,短期内翻不了身。 更逗的是,美国拉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搞“稀土联盟”,想绕开中国,可关键设备还得从中国买,这不等于绕了个圈子又回来了?回溯这事的起因,得从中美贸易摩擦说起。 早在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就打响贸易战,第一波关税就瞄准了中国产品。 中国没坐以待毙,2019年一度收紧稀土出口,搞得美国慌了神,那时候,稀土价格直线上窜,美国企业叫苦连天。 快进到2023年,中国又推出新出口管制,针对镓、锗这些稀土相关元素,说是为了国家安全。 美国那边立马反击,限制中国芯片技术出口。结果呢?双方你来我往,供应链乱成一锅粥。 2024年,中国产量达到27万吨稀土氧化物当量,美国才4.5万吨,差距摆在那。 今年4月,中国宣布暂停稀土材料对美国的出口,理由是回应美国的新关税威胁。 这下子,美国的电动车和国防产业直接受冲击,F-35的生产线得用稀土做永磁体,要是供应中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得头疼。 国防部报告说,美国军工对中国的稀土依赖是个国家安全隐患,可他们自己的库存只够撑几个月。 贝森特上台后,特朗普政府重启谈判,双方在吉隆坡坐下来聊。 协议出来了:中国暂停实施稀土出口新规12个月,作为交换,美国承诺不搞“50%穿透规则”,就是不强制企业追踪供应链里的中国成分。 墨迹还没干,贝森特就跳出来放狠话,说中国要是“出尔反尔”,美国随时动手。 这不等于一边握手一边握拳头吗?财经观察家们都看出来了,这叫“边谈边压”,跟当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一个德行。 话说回来,这协议给美国喘口气的机会。他们赶紧砸钱建国内产能,国防部7月投了4亿美元给MP材料公司,这是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想从矿到磁铁全链条搞定。 出口-进口银行还给了2亿美元意向书给REAlloys公司,帮他们建加工厂。 澳洲那边,美国投了85亿美元搞联合项目,目标是稀土分离和电动车磁铁生产。 加拿大也加入,11月1日和澳洲签了合作宣言,联手稳定供应链。 G7还搞了个“关键矿产生产联盟”,加拿大领头,目的是多元化来源,少靠中国,这些动作听着靠谱,可成本高得吓人。 智库测算,完全脱钩中国供应链,美国GDP得丢1.2个百分点,企业额外支出占全球产业链重构的68%。 美国通胀从峰值6.5%降到3.7%,但核心物价还卡在4%以上,制造业指数连续几个月在50以下徘徊。 要是稀土供应出岔子,电动车价格得涨,特斯拉和通用汽车得哭。中国这边呢? 他们没闲着,通过《稀土管理条例》规范出口,还和东盟国家建区域合作,覆盖30亿人口的市场。 欧盟和日韩也跟中国签资源协议,深化合作,历史看,半导体封锁三年,中国芯片出口反而涨23%。 这回稀土闹腾,估计中国还会突破瓶颈,贝森特承认美国制造业在萎缩,还警告美联储得快降息,不然衰退扩散到服务业。 这侧面说明,美国的“缓脱钩”策略是迫不得已。世界银行报告说,脱钩让美国企业背了大包袱,中国在稀土上多边合作,正动摇美国的老霸权模式。 贝森特的话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纠结:在依赖和脱钩间晃荡。 中国已稳扎稳打,建规范体系。威胁贸易格局,最终吃亏的还是挥大棒的那一方,回归多边协商,才是聪明选择。 这场稀土拉锯战提醒大家,合作共赢才是王道,美国和中国携手,能让全球供应链更稳,大家日子都好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