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派人前往朝鲜将毛岸英坟墓迁回国,可当大家刚开始挖,就突然跑过来一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04 17:29:59

1955年,中央派人前往朝鲜将毛岸英坟墓迁回国,可当大家刚开始挖,就突然跑过来一名妇女挡住了他们吼道:“这是我儿子的坟,不能迁走!“ 毛岸英出生在1922年,长沙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毛泽东,母亲杨开慧。他小时候随母亲在乡下躲避敌人追捕,日子过得苦,常常在乡村小路上玩耍。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党组织把毛岸英和弟弟送到上海,进了大同幼稚园。那时候他每天学识字,晚上住简陋宿舍,慢慢适应城市。幼稚园被破坏,他一度流浪街头,捡东西吃,直到党组织找到他。1936年,他去苏联,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参加集体劳动,比如收割庄稼,手上磨出老茧。 从苏联回国后,毛岸英没享过一天特殊待遇,毛主席直接把他派到陕北当农民,后来又去搞土改,手上的老茧磨了一层又一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在北京机器总厂当副书记的他,立马写了申请书要上前线。彭德怀一开始不同意,觉得他是主席的儿子,前线太危险,可他急着说自己在苏联打过德国兵,还会俄语能当翻译,毛主席也帮腔:“谁叫他是我儿子,他不去谁去?” 就这样,毛岸英成了志愿军第一个志愿兵。新婚刚一年,他没跟妻子刘思齐说实话,只说去远方出差,接不到信别着急。到了朝鲜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他从不提自己的身份,彭德怀要他一起吃饭,他总推脱说跟参谋们吃更随便。除了做翻译,他还主动帮着整理电报、抄录战况,熬夜加班是常事。 1950年11月25日那天,灾难突然降临。美军敌机盯上了电台密集的司令部,之前中央还特意来电提醒要防汽油弹,可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前一晚忙到深夜,早上刚回办公室热早饭,敌机就来了。有人喊着快跑,可燃烧弹已经砸下来,房子瞬间成了火海。大家后来在废墟里找到一块烧焦的表壳,那是刘思齐母亲送他的礼物,凭着这个才认出了遗体。 彭德怀写电报汇报时,手都在抖,短短几行字写了一个多钟头。消息传到北京,周恩来怕毛主席伤心,拖到战局好转才敢说。毛主席盯着电报看了好几分钟,半天抽出一支烟,手抖得划不着火柴,最后只叹一声:“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所以1955年要迁坟时,才出了那幕。挡在坟前的妇女叫朴真真,是当地的阿妈妮,她丈夫当年胃病晕倒,是志愿军救回的命,她早就把常来帮乡亲干活的毛岸英当成了亲儿子。志愿军首长没办法,只好说:“阿妈妮,这是毛主席的儿子啊。” 朴真真一下子僵住了,眼泪哗哗流,对着北京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又对着坟头鞠躬。她没再阻拦,只是把葫芦里的水洒在棺木上,看着灵车走远,站了好久才哭出声。 最后,毛岸英没能回国,而是葬在了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跟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士待在一起。毛主席说:“死在哪埋哪,他是普通战士,该跟战友们在一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