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红军城完全封闭了包围圈,东面卫星城季米特洛夫的乌军彻底成了瓮中之鳖,这下就算想跑都跑不出去了,命运就两种:要么投降,要么死。 对一座战略重镇实施全面包围,这还是俄军自马里乌波尔战役之后的首次,由此也反映出俄军的实力是越来越强,乌军的实力越来越弱。 俄军在红军城把包围圈彻底封死这事儿,可不是随便喊喊的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战场态势,季米特洛夫的乌军这下是真成了没处跑的瓮中之鳖,这场景往前数,确实得追溯到马里乌波尔战役那回,而这中间的差别,恰恰藏着俄军越来越强、乌军越来越弱的实锤。 先得说红军城这地方有多金贵,战前六万人口的小城,却攥着五条铁路和三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说是顿巴斯的 “交通心脏” 都不为过,更是保护顿涅茨克州乌控区的最后一道防线,拿下它,俄军就能踩着这条枢纽往乌东更深的地方推进,离完全控制顿涅茨克的目标近一大步。 这么块肥肉,俄军这回下的本钱可比以前实在多了,直接拉来 29000 人的兵力,配上 100 辆坦克、260 辆装甲战车和 160 门火炮,火力密度都到了每平方公里 300 门火炮的程度。 反观守在这里的乌军第 7 集团军四个旅,早就从当初的四万精锐缩水到不足 5000 人,兵力差距硬生生拉开 6 倍还多,这简直是大人打小孩的配置。 再看包围的手艺,俄军这回明显比马里乌波尔那时候利索多了。当初打马里乌波尔,虽说最后也成了合围,但前期磕磕绊绊打了不少拉锯战。 而这回在红军城,俄军玩起了 “精准围猎”,先用小股部队潜入穿插,一点点啃下周边阵地,把乌军的活动空间越压越小,再用重火力掐断城南的关键铁路线,从南北两头夹攻城区,最后就剩西北方向不到 900 米的缺口,没过几天也彻底堵上了。 更妙的是俄军还玩起了心理战,特意给外国记者开了通道,让他们去现场看看乌军的困境,这招比硬打还狠,等于直接告诉包围圈里的乌军 “别等了,没人来救”。 俄军的硬实力进步更是藏不住,以前总被说炮火精度差,现在完全是另一副模样。就说那 TOS-1A 火焰喷射器,装着温压弹一射一个准,误差也就几米,爆炸能烧出 2500 度的高温,把躲在树林里的乌军连窝端,无人机更是成了标配,先侦察定位,再召唤重火力打击,效率比以前盲目轰炸高了十倍都不止。 防空能力更是大跃进,之前还能让乌军无人机钻空子,现在一天就能击落 177 架,相当于把乌军的 “眼睛” 全扒了,这种精准打击的本事,马里乌波尔时期可真没这么熟练。 反观乌军这边,那真是肉眼可见的拉胯。季米特洛夫的守军躲进煤矿地道喊着要 “决一死战”,可实际上早就弹尽粮绝,第 25 空突旅好几次求着撤退都被指挥部拒了。 想从赫里希涅方向的 “死亡公路” 运补给,结果不管白天黑夜,运输队一露头就被俄军炸飞,连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亲自坐镇指挥突围,最后也只能承认 “没后备兵力,突不出去”。 这可不是偶然,2024 年一年乌军伤亡就超 56 万,地面重型武器损失更是突破 5000 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底,被这么折腾下来,哪还有力气守重镇? 以前还能靠北约援助撑场面,现在补给线被俄军盯着打,就算有援助也送不进包围圈,只能眼睁睁看着部队被围死。 对比马里乌波尔战役就能看得更明白,当初乌军还能依托钢铁厂硬扛一阵,现在季米特洛夫的残部连像样的防御工事都守不住;当初俄军还得靠兵力堆填推进,现在靠战术穿插和精准打击就能快速合围。 俄军这是把之前的经验全变成了真功夫,而乌军则是把仅存的家底越打越薄,这么一来,红军城的包围圈封死,季米特洛夫的乌军陷入绝境,压根就是实力此消彼长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