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因为随着冲突的持续,俄

烟雨评社 2025-11-05 10:54:47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因为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 要理解这种目标转变,得先回看冲突刚开始的情,2022 年冲突爆发时,俄罗斯的公开目标很明确:“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以及确保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保障俄罗斯西部边境安全。那时候俄军的行动也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试图快速控制基辅周边,迫使乌克兰政府接受条件。 可随着战事陷入胶着,尤其是乌克兰获得西方大量武器援助后,战场形势逐渐发生变化,俄罗斯的目标也开始悄悄调整。 现在的俄罗斯,更看重的是 “建立长期安全屏障”。控制的 20% 土地里,顿巴斯地区是工业重镇,有丰富的煤炭和钢铁资源;扎波罗热有乌克兰最大的核电站,能保障能源供应;赫尔松则控制着第聂伯河下游的水源,对下游农业区有重要影响。 这些区域连起来,形成了一道从克里米亚到顿巴斯的 “战略走廊”,既能阻挡北约东扩的军事威胁,又能为俄罗斯本土提供缓冲。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今年的军事会议上就提到,“必须确保控制区的长期稳定,这是维护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这话里的重点已经从 “短期谈判目标” 转向了 “长期战略布局”。 资源控制也是现在俄罗斯不放手的重要原因。顿巴斯的煤炭产量占乌克兰战前的 80%,扎波罗热的核电站提供了乌克兰约 25% 的电力,这些资源对俄罗斯的经济和能源安全都有实际价值。 冲突三年来,俄罗斯已经开始对控制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比如将顿巴斯的煤炭运往俄罗斯本土加工,修复扎波罗热核电站的输电线路,确保能源能稳定供应。 对俄罗斯来说,这些资源不仅能弥补部分战争开支,还能在未来的能源博弈中增加筹码 —— 毕竟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虽然下降,但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多掌握一份资源就多一份主动权。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 “国内民意和政治考量”。冲突持续三年,俄罗斯国内已经形成了 “支持军事行动、维护国家尊严” 的舆论氛围。如果现在轻易收手,却没能实现最初的安全目标,可能会影响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而且,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强调,“必须完成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保护顿巴斯地区的俄罗斯族民众”,这也意味着军事行动已经和 “保护同胞”“维护国家形象” 等政治目标深度绑定,不是简单 “占领土地” 就能轻易结束的。 西方的持续干预,也让俄罗斯更加坚定了 “不能退缩” 的态度。三年来,美国和欧盟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坦克、导弹、无人机等先进武器,还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在俄罗斯看来,这不是简单的 “俄乌冲突”,而是 “俄罗斯与北约的间接对抗”。 如果现在收手,会被视为 “向西方妥协”,可能导致北约进一步加大对俄罗斯的压力。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表示,“西方的目的是削弱俄罗斯,我们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这种对抗心态也让俄罗斯在战场上更难轻易让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不想谈判,而是谈判的条件已经和三年前完全不同。现在的俄罗斯,更希望以 “控制区为基础” 与乌克兰达成长期停火协议,确保控制区的地位得到认可,同时要求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不允许西方在其境内部署武器。 可乌克兰在西方支持下,一直坚持 “收复全部领土”,双方的谈判分歧依然很大,这也是冲突持续的重要原因。 从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不收手,本质上是基于安全、资源、政治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目标已经从最初的 “短期安全诉求” 转向了 “长期战略利益”。这场冲突的结束,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博弈,而控制区的未来走向,也将成为双方谈判的核心焦点。 三年战火,俄罗斯从“堵北约之门”打到“自守围墙”,不退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退无可退,占据乌克兰20%的土地,不过是底线防守的开端,而非胜利的终点,欧美的援助虽多,却难掩战略分裂,俄罗斯的坚持虽重,但背后有现实算计,这场对峙没有赢家,只有代价。 信源:看看新闻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