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

薛彤作琴 2025-11-05 16:30:26

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的经济一直一般,普通民众对此没有太大的期待;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早已经远离了科技创新的前沿,也早已经远离了一流国家的竞争,其经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比苏联时期还严重,所以麦凯恩生前说:俄罗斯是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 先说说俄罗斯的粮食底气。俄罗斯国土面积 1700 多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全球的 10%,每年粮食产量稳定在 1.2 亿吨以上,其中小麦产量常年位居全球前三。2024 年俄罗斯小麦产量达到 8500 万吨,除了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出口 5000 万吨,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 20%,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 在俄罗斯农村,随处可见连片的麦田,机械化收割率超过 90%,就算遇到极端天气,粮食自给率也能保持在 120% 以上,根本不用担心饿肚子。 反观中国,虽然粮食产量也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还得进口一部分大豆、小麦来满足需求,粮食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 俄罗斯老百姓对粮食供应从来没慌过,超市里面粉、大米常年供应充足,价格也稳定,2024 年俄罗斯小麦价格每公斤才 1.2 元人民币,比国际市场低了 30%,这种粮食安全感,是俄罗斯能 “关门过日子” 的重要基础。 再看能源这块 “压舱石”。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有 1070 亿桶,占全球的 6.2%,天然气储量 37.4 万亿立方米,占全球的 21.7%,煤炭储量更是高达 1570 亿吨,能供自己使用几百年。 2024 年俄罗斯石油日产量 1080 万桶,除了国内消耗,每天还能出口 700 万桶,光石油出口收入就占政府财政的 35%。天然气方面,俄罗斯每年开采 6000 亿立方米,通过 “北溪” 管道、“西伯利亚力量” 管道向欧洲和中国出口,2024 年天然气出口收入达到 680 亿美元。 就算国际局势紧张,俄罗斯切断部分能源出口,国内也不会缺油少气,老百姓家里的暖气常年 24 小时供应,冬天再冷也不用担心断暖。 这种能源自给自足的能力,让俄罗斯在国际博弈中多了不少底气,就算被制裁,也能靠能源出口撑住经济基本盘,这和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情况完全不同。 俄罗斯的经济情况也很有特点,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普通民众对此早就没了太高期待。2024 年俄罗斯 GDP 总量 2.2 万亿美元,人均 GDP1.5 万美元,虽然不算低,但经济增速常年在 2% 左右徘徊,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比苏联时期还严重,2024 年能源出口占总出口额的 62%,而苏联时期这一比例最高才 50%。工业方面,俄罗斯除了军工、能源设备制造,其他领域都相对薄弱,汽车、电子产品大多依赖进口,2024 年俄罗斯汽车进口量占国内市场的 70%,智能手机进口占比更是高达 90%。 可俄罗斯老百姓对这些并不太在意,他们更看重生活的稳定性,对物质追求没有那么强烈,就算经济增速慢,只要能保证基本生活,就不会有太多不满。这种低期待值,让俄罗斯政府在经济治理上少了不少压力,不用像中国那样,需要靠持续发展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更关键的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早就远离了科技创新的前沿,也退出了一流国家的竞争行列。苏联时期,在航天、军工、数学等领域都是全球顶尖水平,可苏联解体后,大量科研人才流失,科研投入也大幅减少。 这种科技创新的滞后,让俄罗斯很难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只能靠卖资源维持经济,也难怪麦凯恩会有 “加油站” 的比喻。 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这种 “靠资源过日子” 的模式,也是基于它的国情选择。毕竟国土大、人口少,1.4 亿人口分摊这么多资源,就算不搞高科技,也能保证基本生活。 可中国不一样,14 亿人口,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必须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贸易才能发展,根本不可能 “关起门过日子”。 中俄国情的差异,决定了两国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比较。俄罗斯的 “加油站” 模式虽然有局限性,但对它自身而言,却是现阶段最现实的选择,这一点,从它常年稳定的社会局势就能看出来 —— 老百姓不缺粮、不缺能源,对经济期待不高,就算外部有制裁,也能保持基本稳定。 信息来源: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2024 年粮食产量及出口数据

0 阅读:2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