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

飞绿说历史 2025-11-05 17:02:00

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子拉住,她说,“你不必替我赎身,我自有办法脱身。要娶我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董竹君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是拉车的,母亲做点手工活。   日子过得紧巴巴,连温饱都成问题。   其实她原本有机会读书,但父亲生病去世后,家里就彻底没了依靠。   母亲不得已把她送进了三长堂子,这在当时的上海,是比较有名的青楼。   她其实很懂事,也很聪明,不到十几岁年纪就学会了琴棋书画,还能唱能跳,没多久就成了那里的头牌。   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小姑娘进了那种地方,就算再能干,人生也没什么希望了。   但董竹君偏不信这个邪。   她自己说过,她最讨厌的就是“命运”这两个字,人如果什么都听天由命,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她在青楼待着的时候,不是把全副心思都花在取悦客人身上,反倒是利用一切机会读书看报、学知识。   尤其是有一次,一个四川军官夏之时来听她唱曲,还带了本《新青年》。   她第一次知道“自由”这两个字,心里头一下子亮堂了。   从那以后,她就开始琢磨,自己怎么才能跳出去,怎么才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夏之时其实看中她不光是因为她会唱歌,更是因为她身上那股子不认输的劲儿。   后来他想给董竹君赎身,老鸨一开口就是三万大洋。   放现在看,这也是一笔巨款。   夏之时居然当场就答应了,准备真金白银地把人赎出来。   可董竹君一点没感动得稀里哗啦,反而一下子把他拦住了。   她说她要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不是被人花钱买出来的“商品”。   所以,她提了三个条件:必须明媒正娶,要跟去留学,家里的事以后她说了算。   说实话,这些条件在当时别说一个普通女性,很多男人都不敢提。可她就敢,而且坚持到底。   有人可能觉得,这样做是不是太倔了?   但在我看来,这就是董竹君和一般人的区别。   她不是靠机遇,也不是靠别人施舍,她是靠自己把命运牢牢攥在手里。   后来她和夏之时结了婚,一起去了日本留学。   其实这段婚姻也没能走到最后,回国以后两人分道扬镳,但董竹君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可丢人的。   她始终相信,女人不能靠别人活着,只有靠自己才有底气。   回国以后的董竹君,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   她先是做翻译,后来又办起了餐馆,最后把生意越做越大。   在上海那个什么都讲关系、讲门第的年代,她能靠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番天地,这本身就很难得。   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因为自己出身低微就自卑,也没有因为自己做过青楼女子就躲躲藏藏。   她一直觉得,人要是总是被过去拖着走,那一辈子也别想翻身。   她做事非常有魄力,敢想敢干,甚至在抗战期间还偷偷帮过不少进步人士。   她没什么豪言壮语,但做起事来一点都不含糊。   很多人都说董竹君是“新女性”的代表,其实她自己倒没怎么把这些标签往身上贴。   她更看重的是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她说过,自己最怕的就是“随波逐流”。   她不愿意让社会、让老一辈的观念来决定自己的一生。   她敢于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敢于承担后果。   后来她成了上海有名的企业家,还投身妇女事业,帮助更多像她一样出身不好的女性获得独立的机会。   她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也很真实。生在底层,吃过苦,受过委屈,但最终没有向命运低头。   她靠自己的本事和智慧,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她不是靠别人赏赐出来的,也不是靠机缘巧合,而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路。   这样的董竹君,才是真正让人敬佩。   董竹君最后没有再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事业和公益上。   她帮助了很多女性获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也为妇女权益做出了贡献。   在我国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她的名字始终被人们记住。   她证明了,女性不仅可以独立生活,还可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董竹君的一生,其实没有多么复杂的故事。   她只是用自己的选择和坚持,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她不靠天,不靠地,也不靠别人。   她只靠自己,这种精神,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在今天这样一个讲究平等、讲究自强的社会,董竹君的经历依然给我们很多启发。   无论身处何地、何种环境,只要不放弃自己,就一定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妓女对他说:我要当大老婆——搜狐网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