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百人声援“台独”? 大陆这次动真格的了,沈伯洋跑不了了! 2025年10月28日,重庆市公安局一则刑事立案通报掷地有声,明确对“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以涉嫌分裂国家犯罪立案侦查。 这本是大陆依法打击分裂行为的正义之举,没想到短短几天后,台岛少数势力竟煽动所谓“百人声援”活动试图反扑。 先有法律追责,后有闹剧式声援,两件事的先后顺序清晰揭示:“台独”势力的挣扎,终究挡不住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势。 43岁的沈伯洋早就在大陆的惩戒清单,2024年10月14日,国台办正式将其纳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当时就明确警示其停止分裂行径。 但他不仅毫无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构建分裂网络。2023年,沈伯洋牵头成立所谓“黑熊学院”,表面打着“青年政策研究”的旗号,实则编写夹带“台独”主张的教材。 潜入台湾部分中小学进行思想渗透,还专门培训分裂活动骨干,形成“理论输出+组织动员+青少年洗脑”的完整分裂链条。 对比苏贞昌、游锡堃等以公开言论煽动分裂的顽固分子,沈伯洋的手段更隐蔽、危害更深远,他试图从根源上培养“台独”接班人,这种组织化分裂行为,正是大陆此次启动刑事立案的核心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行为的,构成分裂国家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2023年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更是为打击“台独”分裂活动提供了精准的法律依据。 从警方通报透露的信息来看,沈伯洋的“黑熊学院”不仅有明确的分裂纲领,还与外部势力存在资金往来和人员勾结,其组织培训的录音、编写的分裂教材、策划的相关活动记录等,均已被依法固定为证据。 这意味着,对沈伯洋的立案侦查绝非政治表态,而是完全符合法律程序的刑事追责,彰显了大陆以法治方式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 再看台岛少数势力11月1日拼凑的“百人声援”活动,从头到尾都透着虚假与尴尬。 台媒现场报道显示,所谓“百人”队伍中,超过六成是被特定社团以“补贴2000新台币”动员来的路人,不少人举着相同模板的标语,甚至有人不清楚自己声援的对象是谁。 活动现场不仅没有形成声势,反而遭到路过民众的质疑,有台湾网友拍下视频,画面中一位老人怒斥“你们这是要把台湾推向战争”。 这场闹剧式的声援,连台湾本土舆论都不认可,《联合报》直言“用金钱堆砌的政治表演,根本代表不了台湾民意”;《中国时报》更一针见血指出,少数人的分裂行径,正在损害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 事实上,台湾主流民意早已用行动表明对“台独”的反对,台大政治系2025年9月发布的民调显示,58%的台湾民众认同“两岸同属一中”,72%的人明确反对“台独”引发两岸冲突,超过八成民众希望两岸保持和平交流。 并且大陆对“台独”分子的惩戒,早已形成一套精准有效的体系,沈伯洋案只是其中一环。 此前,游锡堃关联企业在福建的投资项目被依法暂停审批,苏贞昌家人在大陆的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监管,吴钊燮因频繁窜访外部势力被限制家属赴大陆探亲。 而沈伯洋案的特殊性在于,它首次聚焦“组织化台独”头目,标志着大陆对“台独”的打击从针对个体言论,延伸到铲除分裂组织根基。 这种升级绝非偶然,近年来,“台独”势力试图改变分裂手法,从公开喊口号转向隐蔽化、组织化运作,大陆的法律追责自然随之精准升级,让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行为都无处遁形。 可能有人疑问,大陆如何对台岛内的“台独”分子执行法律?其实,法律的威慑力早已通过多种渠道传导。 沈伯洋被立案后,其“黑熊学院”迅速宣布“暂停运营”,之前参与教材编写的台湾高校教师纷纷撇清关系,与“黑熊学院”有合作的3家台湾企业主动向大陆有关部门提交交易记录,证明未参与分裂活动。 这背后是“台独”分子及其关联者无法脱离两岸交流的大环境,他们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大多与大陆存在交集,法律惩戒的影响力能够通过经贸合作、人员往来等渠道精准落地,让“分裂有代价”成为不争的事实。 两岸法律界对此次立案也普遍认同。大陆法学专家指出,分裂国家罪的认定不受地域限制,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组织、策划分裂国家的行为,无论其身处何地,大陆司法机关都有权追究其刑事责任。 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王兆鹏也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大陆依法打击“台独”分裂活动,既符合国内法,也不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 那些试图为沈伯洋站台的“声援”活动,不仅违背历史潮流和主流民意,更站在了法律的对立面。 网友的评论一语中的:“先立案再声援,不过是‘台独’势力的垂死挣扎”“用法律手段收拾分裂分子,既解气又合法”。 这些声音代表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那就是对“台独”分裂行为零容忍,坚决支持大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