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国人之所料,中方刚答应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美国贸易代表就通告全球,

记实馆 2025-11-06 16:55:07

果然不出国人之所料,中方刚答应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美国贸易代表就通告全球,宣布要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2025年上半年美国大豆市场那叫一个惨不忍睹,简直是丰年变灾年。本来收成不错,能排到历史第六高,换往年豆农们早该盘算着卖个好价钱了,可今年偏偏遇上大麻烦——中国这个最大的买家不进货了。 中国对美国大豆有多重要?海关总署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一年要进口10503万吨大豆,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六成以上,相当于全世界每三船大豆里就有两船是往中国运的,这种体量下,中国往哪儿伸手采购,哪儿的市场就得抖三抖。 放在美国这边,这种依赖更是刻进了产业链的骨子里。往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额能到126亿美元,占了其大豆总出口的一半以上,比欧盟和墨西哥这两个买家加起来还多两倍。 2025年5月中国彻底停止采购后,美国大豆出口直接跌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谷,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一路下滑,硬生生跌了20%。美国豆农自己的行业协会都算过账,每英亩地要亏120到150美元,以前丰收时盘算的好价钱,全变成了仓库里堆着的“烫手山芋”。 更要命的是,这波滞销直接戳中了美国农业的软肋。美国大豆行业光全职岗位就有22.3万个,连带着仓储、运输这些相关领域总共牵扯50万人的生计,按照每10亿美元出口支撑6000个岗位算,126亿美元的损失意味着7万多人要面临失业风险,这些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农业州,偏偏又是美国政坛里不能得罪的核心选民群体,这种连锁反应可比单纯的经济损失更让政客头疼。 有人可能会问,不能找其他国家接盘吗?现实是真没这么容易。美国农业部试过把目标转向欧洲和印度,可这些市场加起来的需求也就占中国份额的10%,连零头都填不上。 而且大豆这东西娇贵,丰收后仓库很快就堆满了,存储成本一天比一天高,时间长了还会霉变,不少农民要么贱卖设备,要么硬着头皮改种玉米小麦,可土地适应得两年,转换成本高得吓人,等于把家底都折腾进去了。 白宫先是放风说要拿150亿美元补贴救场,可真要落实的时候才发现,按现行法律补贴上限就3.5亿美元,跟450亿美元的农业损失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赶上政府停摆,两党还在互相扯皮,钱没到位不说,啤酒厂、罐头厂这些同样受关税冲击的行业还闹起了抗议,说政府在“挑赢家”,本来想救场的补贴反而变成了新麻烦。 好在关键时刻,釜山会谈召开了,咱们这边为表示诚意,特地松口说要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还卡在双方领导人会晤之前,摆明了主动给美国递台阶。 可美国呢?前脚接受了咱们的订单,后脚立马就通告全球要继续301调查,这翻脸比翻书还快,简直是把咱们的诚意踩在脚底下。 说实在的,这301调查本来就是美方搞单边主义的幌子,之前就用这招对咱们5000多亿美元产品加关税,现在又拿造船、物流这些行业说事,商务部都明确说了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不光损害咱们的利益,还推高美国自己的通胀,搞乱全球供应链。 但对此,中国丝毫不带怕的。毕竟中国早就不是单靠美国供货了,巴西大豆占了中国进口的71.6%,阿根廷一取消出口税,中国两天就砸下130万吨订单,刚好补上缺口。中国还在南美投了港口、铁路,把海运时间缩短20%,成本降了不少,甚至参与大豆育种研发,跟巴西搞起了抗旱品种合作,供应链早扎稳了根。 与此同时,国内东北产区也在升级,机械化一上产量涨了15%,自给率从15%提到20%以上,就算不买美国大豆,饲料价格照样稳定,猪肉产量还涨了5%。 美国豆农其实心里门儿清,2018年贸易摩擦时中国只是少买没停买,美国就扛不住给了200多亿补贴,2025年这波持续五个月的零进口,直接把他们的耐心磨没了。 有农场主在采访里说,以前总觉得中国离不开美国大豆,现在才明白是美国大豆离不开中国市场。这话一点不假,全球大豆总产量4.26亿吨,巴西、美国、阿根廷占了八成以上,可最终的消化权还在中国手里。巴西之前趁火打劫抬价,结果中国转身找了阿根廷,让巴西港口堵满存货,这就是买家的底气。 说到底,美国大豆的命运早就和中国绑在了一起。中国要的是稳定供应和合理价格,美国豆农要的是能赚钱的市场,可偏偏有人想拿大豆当谈判筹码,结果把自家的金饭碗砸了。 2025年这波“丰年变灾年”就是最实在的证明:没有中国这个买家,美国的大豆再好,也只能烂在仓库里;失去中国市场的信任,再高的产量、再多的补贴,也救不了急。 这不是什么复杂的贸易道理,就是简单的供需逻辑——谁掌握了最大的需求,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美国豆农的遭遇,不过是把这个逻辑演了一遍而已。

0 阅读:90
记实馆

记实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