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年,已经69岁的薛仁贵挂帅出征,突厥人问:“唐朝将领是谁?”有人回答:“薛

炎左吖吖 2025-11-07 11:08:14

682年,已经69岁的薛仁贵挂帅出征,突厥人问:“唐朝将领是谁?”有人回答:“薛仁贵。”突厥人吓得惊慌失措,说:“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能死而复生?” 在朔州战场上,突厥阿史德元珍的大军列阵十里,为首的将领叉着腰笑:“听说薛仁贵早死在象州了,唐军拿个死人名字吓唬谁?” 话音未落,唐军阵中走出个白发老将。 他摘下兜鍪,露出脸。 突厥将领们看到对方瞬间僵住,紧接着脸色煞白,纷纷下马跪拜:“是薛将军!他没死!” 这不是小说里的“死而复生”,是大唐“白袍战神”用一辈子攒下的威名,给突厥人上的最后一课。 薛仁贵生于公元614年,山西河津人,祖父、父亲都是北周、隋朝的官员。 可家道中落得早,父亲早逝。 他30岁还在老家种地,穷得连迁葬先祖的钱都没有。 而他人生的转机来自妻子柳氏。 这女人不一般,她看出丈夫身上的武艺天赋。 拽着他的袖子说:“种地委屈你了!现在皇上亲征辽东,招兵买马,你去试试。功成了,再回来也不晚。” 薛仁贵咬咬牙,扔下锄头投了军。 公元645年,辽东战场。 唐军一部被高句丽军围得水泄不通,郎将刘君邛都快绝望了。 突然,个穿白袍的小兵单枪匹马冲进敌阵。 他手持长戟,腰挎双弓,所到之处敌人像割麦子一样倒下去,最后砍了高句丽主将的头,挂在马鞍上。 高句丽军吓傻了,全线崩溃。 山岗上观战的李世民看傻了:“这白袍子是谁?” 战后召见,才知道是薛仁贵。 太宗拉着他的手笑:“打下辽东我高兴,但得到你这个将才,更高兴!“ 就这么着,薛仁贵从农民变成了“游击将军”,后来又镇守玄武门,成了李世民的贴身侍卫。 如果说辽东是薛仁贵的“出道秀”,那“三箭定天山”就是他的“封神战”。 公元661年,回纥九姓铁勒造反,聚了十几万人。 唐军到了天山,对方派几十个“王牌骁将”骂阵。 按规矩,唐军得派将单挑。 可薛仁贵没动,他抽出三支箭,搭在弓上,“嗖嗖嗖”三声,对面冲在最前面的三个将领应声落马。 十几万游牧骑兵瞬间懵了。 在他们眼里,弓箭是吃饭的本事,可薛仁贵这手“点名”,比射雕还准。 领头的赶紧下马跪降,十几万大军土崩瓦解。 战后军中唱开了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薛仁贵的威名,从此刻进了草原民族的骨头里。 但英雄也有犯错的时候。 公元670年,薛仁贵挂帅征吐蕃。 他计划轻装突袭,让副将郭待封守着粮草在后头跟进。 可郭待封是将门之后,不服气,偏要拉着笨重的粮草车队慢慢走。 结果被吐蕃主力逮个正着,20万吐蕃军一拥而上,粮草全被抢光。 前面的薛仁贵成了孤军,没吃没喝,被几十万吐蕃军围殴。 唐军大败,薛仁贵只带着几千残兵逃回长安。 这一败,毁了他的“战神”名声。 他被革职除名,后来又因小事被流放象州。 在唐朝,流放象州等于“被判了政治死刑”,草原上的突厥人听说后,都以为“薛仁贵死了”。 直到公元682年,突厥又反了。 唐朝的年轻将领们打不过,高宗李治突然想起:“朕不是有个流放的老将薛仁贵吗?” 69岁的薛仁贵被召回来,官复原职。 他带着唐军到了突厥大营前,突厥人还在笑:“唐军拿死人吓唬人!” 可当薛仁贵摘下头盔,露出那张满是风霜的脸厚,突厥将领们瞬间认出:是当年的“白袍薛礼”! 《资治通鉴》写:“相顾失色,下马罗拜,军遂溃。” 他们怕的不是别的,是这个老将身上的“战神气”。 薛仁贵没射一箭,就吓退了十万大军。 他乘势追击,大破突厥,斩首万余、俘虏两万。 第二年,70岁的他病逝,谥号“襄”,陪葬昭陵,那是唐朝功臣的最高荣誉。 薛仁贵的一生,像部“草根逆袭、跌落神坛、最后亮剑”的传奇。 突厥人怕的不是“薛仁贵”这个名字,是这个名字背后的“刀锋”。 现在再看薛仁贵,他不是小说里的“神”,是个用一辈子拼出来“能打”二字的普通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威名,从来不是吹出来的,是战场上拼出来的。 真正的传奇,从来不是完美的,是跌倒过还能爬起来,再亮一次剑的! 主要信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薛仁贵(唐 河津)、央视网——[百家讲坛]薛仁贵参与平定西突厥)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捧谁不是捧呢

捧谁不是捧呢

4
2025-11-07 21:48

威名不是吹出来的,那小编你在干嘛?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