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荷兰政府突然宣布了。 先把来龙去脉摆清。据多家公开报道,2018年中国企业接手恩智浦的相关业务时,荷方是欢迎的。随后几年,这家在欧洲注册的企业缴税、建中心、扩岗位,实打实留下了产能和就业。 谁能想到,当初敲锣打鼓迎接的合作,如今会被莫名摆一道?荷兰官方没说半句企业违规,没提任何利益受损,就突然变脸。 这波操作哪里是商业决策,分明是政治操弄下的背信弃义!当地员工当初拿到新岗位Offer时的笑脸,现在恐怕要被不确定性笼罩。 企业每年给荷兰贡献的税收,撑起了不少公共服务的开支;新建的研发中心,还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活力。 这些实打实的贡献,荷兰政府不可能看不见,却偏偏选择选择性忽视。背后的猫腻,明眼人一瞧就透——无非是扛不住美国的施压。 芯片领域的博弈早就不是秘密,美国一边喊着“公平竞争”,一边逼着盟友搞技术封锁。荷兰作为ASML的母国,自然成了重点拉拢对象。 可拉拢归拉拢,牺牲自己的商业信誉当筹码,这笔买卖真的划算?当初中国企业接手时,荷方曾承诺“尊重市场规则”。 现在规则说改就改,合作说断就断,以后谁还敢放心在荷兰投资?全球资本最看重的就是稳定预期,荷兰这波操作,无疑是在自毁招牌。 那些当初为企业落地奔走的荷兰官员,那些受益于企业扩建的当地商户,恐怕都没想到剧情会这么反转。 中国企业没做错任何事,按时履约、合法经营,甚至为了融入当地,特意增加了本土化招聘比例。 这样的合作伙伴,放眼全球都难找,荷兰却偏偏要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硬生生把双赢的局面搞僵。 更讽刺的是,荷兰一直标榜自己是“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可在霸权压力面前,所谓的“捍卫”瞬间变得不堪一击。 美国想要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就逼着盟友牺牲利益,荷兰的妥协,不过是全球科技领域“霸权绑架”的又一个缩影。 但荷兰似乎忘了,中国市场不是可有可无的。这家企业的业务覆盖全球,荷兰切断合作,损失的不仅是眼前的收益,更是未来的合作机会。 反观中国,这些年在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从未停歇,封锁只会倒逼我们加快突破的脚步。当年的光刻机限制是如此,现在的业务打压也一样。 荷兰以为能靠“突然宣布”给中国企业制造麻烦,却没想到,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最终只会反噬自身的营商环境和国际信誉。 商业合作的根基是信任,一旦信任崩塌,想要再重建可就难了。荷兰这步棋,走得既短视又冒险。 那些被影响的当地员工,那些依赖企业订单的上下游厂商,早晚会感受到这种决策带来的连锁反应。 所谓的“安全考量”,不过是掩盖霸权干预的借口。真正受损的,是荷兰的经济利益和国际社会对它的信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