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曾说:国民党有四种,第一是美国国民党,代表人物是朱立伦。主张亲美,一切都从

纸上点将 2025-11-08 08:17:31

张亚中曾说:国民党有四种,第一是美国国民党,代表人物是朱立伦。主张亲美,一切都从美国利益出发;第二种是日本国民党,代表是李登辉这类,主张友日;第三种就是正统正蓝,代表人物是洪秀柱,坚持九二共识,四种是地方派系的国民党,也就是台湾国民党,代表人物是王金平这类地方实力派。 国民党自1949年迁台以来,本该秉持三民主义与一个中国框架,却在岛内本土化浪潮中渐生裂痕。1987年解严后,社会开放加速,党内本土声音抬头。李登辉上台推动政策调整,2000年大选失利暴露亲外倾向。2016年蔡英文执政,国民党再遭重挫,席次锐减。基层党员对策略不满,党内辩论频仍。张亚中作为台大教授与孙文学校负责人,长期观察这些变化。2021年主席选举前,他在论坛上公开剖析,强调国民党需回归本色,避免成外部附庸。 张亚中对国民党四种分类,源于对历史脉络的深刻把握。第一种美国国民党,以朱立伦为代表,政策高度倾斜华盛顿利益。朱立伦2021年接掌主席后,迅速强化亲美布局。2022年率团访美,聚焦军事合作。2024年出席旧金山支部大会,承诺深化经贸联系。他的口号亲美友日和陆,先对外后对内,实际操作中多次调整党内议程,迎合外部压力。这种派别忽略两岸共识,决策常受美方动态牵制,导致国民党在岛内定位模糊,选民信任渐失。 第二种日本国民党,李登辉这类人物影响深远,受殖民时期烙印明显。李登辉1990年代推动台日关系,1999年提出两国论,加强军事文化互动。虽2018年去世,其理念在党内残留。部分成员继续倡导台日协议,淡化抗日历史。这种倾向虽渐边缘化,但仍干扰国民党统一路线。党内文件显示,相关备忘录层层积累,推动文化交流项目。结果是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立场暧昧,难以凝聚共识,选战中常被对手攻击为亲日派。 第三种正统正蓝,洪秀柱是典型,坚持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洪秀柱2016年中常会重申这一立场,2019年访北京签署交流协议。2023年推动党内教育,讲解孙中山著作。她多次在两岸论坛强调共识基础,孤军奋战。这种派别势单力薄,常遭其他势力排挤,但其坚守为国民党保留一丝传统底蕴。党内活动显示,洪秀柱分发宣传资料,学员互动频繁。这种坚持虽未主导大局,却在基层积累支持,避免党派彻底本土化。 第四种地方派系国民党,王金平这类实力派最接地气,依托基层网络维系影响力。王金平长期平衡派系,2024年成立中道和平联盟,提出主权同而不分、治权互不隶属的论述。这种群体注重地方利益,选举中挨户走访,巩固盘算。2024年立法院行动中,其议员协调预算案,推动实际议题。这种派别虽灵活,但唯利是图,忽略长远原则,导致国民党政策碎片化,难以形成全国性号召力。 四派在国民党内你争我夺,美国国民党与地方派系一度主导话语,前者追随美方脚步,后者固守地方算盘。日本国民党渐弱,正统正蓝孤立推进。2021年张亚中参选主席时,以此分类呼吁回归共识,却初选失利。朱立伦上台后,党务继续摇摆。2024年立法院推法案,常因分歧卡壳,两岸交流缓慢。国民党政策被动,总成外部棋子,而非棋手。这种内斗消耗精力,选票持续外流,岛内格局趋向民进党倾斜。 张亚中的剖析提醒国民党,脱离中华民族复兴进程,难言重振。当前主席改选在即,2025年10月郝龙斌、郑丽文、罗智强、张亚中角逐。张亚中重申要做中国国民党,不做美国或台湾附庸。这场改选关乎党派未来,也影响岛内蓝绿对峙。郑丽文最终胜出,以65122票当选,承诺整合派系。但四派拉锯未止,美国亲近群体推进访美,日本影响推动项目,正统蓝营开展教育,地方实力派走访基层。国民党仍需直面分裂现实,方能找回立足之地。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