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聊福建舰多牛,没人注意镜头里俩老人,知道身份全破防。2025年11月5日福建

惜陈谈娱乐 2025-11-09 12:36:36

都在聊福建舰多牛,没人注意镜头里俩老人,知道身份全破防。2025年11月5日福建舰正式入列,新闻联播里两位白发老人的身影,藏着中国航母的硬核底气。 左边是歼15舰载机总师孙聪院士,右边是电磁弹射技术带头人马伟明院士。他俩头发白了一多半,背略驼,眼神却比航母甲板还亮。 孙聪的舰载机之路,始于2009年。当时我国舰载机研发一片空白,国外技术封锁严密,连参考资料都难找到。 他带领团队扎根实验室,经常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反复测算数据、优化设计。有次为解决机翼折叠难题,他和工程师们在车间蹲守28天。 2012年11月23日,歼15成功在辽宁舰起降,那一刻,年近50的孙聪在现场红了眼眶,所有的艰辛都有了回报。 此后十多年,他始终深耕舰载机领域,从歼15基本型到改进型,再到适配福建舰的新机型,每一步都走得坚实。 马伟明的电磁弹射研发,更是一场硬仗。2008年,他主动请缨攻克这一世界难题,当时不少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研发初期,团队面临电力系统不稳定的核心难题,多次实验失败,甚至有设备因过载烧毁。马伟明没有退缩,带头熬夜分析故障原因。 他曾说,国家需要,我们就必须上。为了凑齐研发资金,他甚至主动缩减团队福利,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技术攻关中。 2017年,我国电磁弹射技术首次公开亮相,性能直接比肩美国最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如今福建舰搭载的电磁弹射,更是马伟明团队历经16年打磨的成果,让我国成为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对比当下娱乐圈明星,动辄千万片酬、流量加持,而这些院士们默默奉献一生,薪资远不及明星零头。 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才是该追的顶流,他们的精神比任何流量都珍贵,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在我看来,福建舰的入列,不仅是装备的升级,更是这些科研工作者坚守的见证。他们用一辈子的执着,换来了国家的强大。 除了孙聪和马伟明,还有无数科研人员在幕后付出。从航母钢材研发到雷达系统攻关,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未来,随着我国航母事业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受到感召,投身科研领域,传承这份坚守与担当。 这些国之重器的研发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致敬,他们的故事也该被更多人知晓。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35

猜你喜欢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