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稀土管制能按住荷兰,没想到人家反手就把中低端DUV光刻机也禁了,连老设备维修都卡脖子。这波操作看着够刚,实则更像慌不择路的孤注一掷。 就在全球还在讨论稀土管制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时,荷兰那边突然抛出了一个更让人意外的消息 —— 不仅中低端 DUV 光刻机不让卖了,连已经卖出去的老设备要维修,都开始卡脖子。 这事儿一出来,不少做芯片制造的企业都懵了,尤其是那些依赖这类设备的中低端芯片厂商,原本还想着慢慢过渡,现在突然就面临设备断供和维修难题。 从数据来看,荷兰这家企业在全球 DUV 光刻机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尤其是中低端领域,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芯片工厂都依赖他们的设备。 根据之前公开的行业报告,2023 年全球中低端 DUV 光刻机的出货量里,这家企业占比超过了 60%。 而我国在中低端芯片制造领域,对这类设备的需求一直很稳定,之前每年从他们那里采购的设备数量都在几十台到上百台不等,同时还有大量已经投入使用的老设备需要定期维护。 现在禁令一出,直接影响到了不少工厂的正常生产节奏,有企业透露,之前提交的维修申请,现在要么被驳回,要么就无限期拖延,导致部分生产线只能降负荷运转。 有意思的是,这次禁令出台的时机很微妙。之前稀土管制政策公布后,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在讨论原材料供应对产业链的影响,而稀土在芯片制造的多个环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高端芯片的封装和一些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上。 按理说,荷兰企业应该更关注如何保障稀土供应,可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加码对 DUV 光刻机的限制,连中低端产品和维修服务都不放过。 这种操作看起来像是在 “强硬反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更像是慌不择路的选择。 因为随着我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不断突破,这些年已经有不少国产中低端 DUV 光刻机开始进入市场,虽然在技术成熟度上还有提升空间,但已经能满足部分工厂的需求。 根据行业数据,2024 年国产中低端 DUV 光刻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几年前的不足 5% 提升到了 15% 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 3 - 5 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荷兰企业此时加码限制,很可能是担心再晚一步,自己的市场份额会被进一步挤压,所以才急于通过禁令来遏制这种趋势。 更关键的是,我国应对这种局面的底气已经越来越足。一方面,在稀土领域,我国不仅有储量优势,更有完整的加工产业链,能够通过合理调控保障国内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能引导全球稀土资源的合理配置。 另一方面,在半导体设备研发上,国内企业这些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除了中低端 DUV 光刻机,在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关键环节也取得了不少突破,部分设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实现替代。 就拿中低端 DUV 光刻机来说,国内某企业最新推出的机型,在光刻精度和生产效率上已经接近荷兰同类型产品,而且在成本和售后服务上更有优势,已经接到了不少国内工厂的订单。 同时,我国还有庞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这为国产设备的迭代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场景,能够让设备在实际使用中不断完善,加速技术成熟。 现在的情况是,荷兰企业的禁令虽然短期内会给部分国内企业带来一些麻烦,但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加速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之前还有一些企业因为习惯了使用进口设备,对国产设备持观望态度,现在面临断供压力,反而更愿意尝试国产设备。 有行业人士预测,未来两年国产中低端 DUV 光刻机的市场占有率很可能会突破 25%,甚至更高。 而且,这种禁令也让全球其他国家的芯片企业看到了供应链单一的风险,开始更多地考虑与中国企业合作,寻找多元化的设备供应渠道。 不过话说回来,荷兰企业这种 “孤注一掷” 的做法,最终真的能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吗?面对我国不断增强的产业链韧性和技术突破速度,这样的禁令到底是能遏制住发展,还是会反而成为国产设备加速崛起的 “催化剂”? 大家觉得后续半导体产业链的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妨在评论区聊聊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