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中国航母进入量产阶段,已掌握全部航母建造技术 ​正当全国人民欢庆我国首艘电

百日依山尽 2025-11-09 17:53:50

官媒:中国航母进入量产阶段,已掌握全部航母建造技术 ​正当全国人民欢庆我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正式服役之际,央媒旗下媒体账号“玉渊谭天”又带来了更重磅的好消息。报道称,福建舰未来还将前往印度洋、大西洋,去往更远的海。 当福建舰的舷号在三亚军港清晰亮相,当舰载机群完成连续两天的弹射起降测试稳稳回落甲板,全国人民还沉浸在首艘电磁弹射航母服役的喜悦中时,央媒“玉渊谭天”抛出的重磅消息让这份激动再上一个台阶——中国航母已全面掌握核心建造技术,正式迈入量产阶段,福建舰未来还将穿越印度洋、大西洋,驶向更辽阔的深蓝。 这份底气并非一蹴而就。从辽宁舰开启中国航母时代的探索之路,到山东舰实现自主建造的跨越,再到福建舰成为全球最大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中国只用了十余年就走完了西方海军数十年的发展历程。 福建舰的第九次海试中,它穿越台湾海峡南下南海,与山东舰并肩停靠三亚军港,码头搭建的红色观礼台和舰首喷涂的舷号痕迹,都在诉说着这款国之重器即将正式入列的信号。 海试期间,歼-35隐身战机、歼-15T弹射型战机、空警-600预警机等多款机型轮番完成弹射起飞与阻拦回收,电磁弹射系统全程表现稳定,没有出现任何故障,相比美国福特级每272次就出一次故障的尴尬,中国的中压直流技术展现出压倒性优势,能量利用率超过90%,单条轨道故障也不影响整体运行。 量产阶段的到来,意味着中国航母的建造已经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生产线。从舰体钢材到核心的电磁弹射装置,从舰载机配套到航母编队协同系统,所有关键技术均实现100%自主研发,彻底摆脱了对外依赖。 更令人振奋的是,后续航母的技术升级已经在路上,第四代钍基熔盐堆的陆基运行成功,为核动力航母奠定了基础,这种“终身免加油”的动力系统,换料周期长达60年,远超福特级的25年。 未来的航母还将优化隐身设计,小尺寸舰岛搭配综合射频桅杆,让万吨巨舰的雷达反射截面堪比千吨级舰艇,同时搭载隐身无人机、无人加油机等装备,形成“有人机+无人机”的蜂群作战体系。 福建舰的航迹注定不会局限于近海。按照规划,它将在完成后续试验训练后,开启远海部署,印度洋的季风、大西洋的浪涛都将见证中国航母的身影。 这让人想起2002年人民海军首次环球航行,青岛舰和太仓舰用132天穿越三大洋,航程33126海里,完成了对10个国家的友好访问,那时的海军还在为远洋经验积累而努力,如今的中国航母已经具备了常态化远海部署的能力。 福建舰常驻地虽定在三亚军港,但远海大洋才是它真正的舞台,搭配055型驱逐舰等护航舰艇,航母编队的攻防半径将突破2000公里,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际航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从辽宁舰的“破冰”到福建舰的“领跑”,从单舰试航到编队协同,从技术突破到量产落地,中国航母的发展轨迹清晰而坚定。全球目前仅有两个国家拥有超过2艘航母,中国的加入不仅改写了世界航母格局,更彰显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随着更多航母陆续下水入列,中国海军将实现不同海域的轮换部署,再也不会出现某个区域长时间无航母值守的情况。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