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发出警告,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围攻,不过对中国最危险的不止战争。大家最近可能刷到俄媒的警告,说要是真打起来,中国可能被美西方联盟全方位围攻,但其实比炮火更要命的,是这事给中国发展埋下的连环坑。 近期,俄罗斯媒体频频发表分析文章,讨论一旦台海发生冲突,中国可能会像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一样,遭到西方国家的集体围堵和制裁。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中国面临的情况与俄罗斯有着本质区别,最严峻的挑战可能不是军事冲突,而是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博弈。 先说说俄媒提到的 “美西方联盟围攻” 到底是啥情况。从军事层面看,美国近年一直在亚太地区加码部署,联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搞 “四方安全对话”,还在菲律宾新增了多个军事基地,甚至计划把核潜艇部署到南海周边。 要是真爆发冲突,这些盟友很可能会配合美国,从海上封锁中国能源运输线,比如马六甲海峡 —— 中国超过 80% 的石油进口要经过这里,一旦被卡脖子,国内工业生产和民生用能都会受大影响。 欧洲那边,虽然不少国家和中国有经贸合作,但在北约的协调下,也可能会参与对中国的军事威慑,比如派军舰到亚太搞 “自由航行”,给美国站台。 可这些军事上的威胁,至少还能靠中国的国防力量应对,真正让人担心的是那些藏在战争背后的 “发展连环坑”。第一个坑就是经济制裁。参考俄罗斯被制裁的情况,要是美西方对中国下狠手,可能会把中国排除在 SWIFT 国际结算系统之外,这会让中国企业的跨境贸易付款变得困难。 2024 年中国和欧洲的贸易额超过 8000 亿美元,一旦结算受阻,大量外贸企业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而且美西方还可能联合起来打压中国的龙头企业,就像之前对华为那样,限制芯片、软件等关键技术的供应,这对中国的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打击会很大 —— 要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芯片有 30% 依赖进口,要是断供,生产进度很可能会停滞。 第二个坑是技术封锁的升级。现在美西方已经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空发动机等高端领域对中国设限,要是冲突爆发,这种封锁会更严。 比如荷兰 ASML 公司可能会彻底停止向中国出售先进的光刻机,而中国目前还没法自主生产 7 纳米以下的光刻机,这会直接影响中国芯片产业的升级。 更麻烦的是,美西方还可能游说其他国家,比如印度、东南亚国家,不让它们和中国开展技术合作,这样中国想通过国际合作突破技术瓶颈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第三个坑是全球供应链的断裂。中国是 “世界工厂”,很多行业的供应链都依赖国际合作,比如电子产业需要从日本进口精密元器件,汽车产业需要从德国进口变速箱。要是美西方施压这些国家切断和中国的供应链,国内很多工厂可能会因为缺零件而停产。 而且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把工厂从中国迁到其他国家,比如苹果已经把部分 iPhone 生产线转移到印度,要是冲突加剧,这种 “去中国化” 的趋势可能会更明显,这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坑,就是舆论抹黑带来的国际形象受损。美西方很擅长利用社交媒体编造虚假信息,比如抹黑中国的人权状况、防疫政策,要是冲突爆发,它们会变本加厉地进行舆论攻击,误导其他国家的民众对中国产生负面看法。 这会影响中国的文化输出、旅游业发展,甚至还会让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被削弱 —— 比如在联合国的一些议题投票中,可能会有更多国家因为受美西方舆论影响而不支持中国。 不过,中国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比如在经济上,中国一直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024 年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已经超过 25%,就算被排除在 SWIFT 之外,也能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进行结算。 在技术上,中国加大了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经费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8%,在量子通信、特高压输电等领域已经实现了突破。而且中国还在和东盟、中东等地区的国家加强合作,构建更稳定的区域供应链,减少对美西方供应链的依赖。 俄媒的警告虽然听起来让人紧张,但也给中国提了个醒:要提前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战争的威胁固然存在,但只要中国能守住经济稳定、技术自主、供应链安全这几条线,就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 毕竟中国有 14 亿人口的大市场,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只要内部稳定,外部的压力再大,也打不垮中国发展的根基。 信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媒关于国际冲突中中国面临围攻风险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