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美国又干了一件让人笑掉大牙的事情,买了10架飞机,竟然没有发动机,再然

康安说历史 2025-11-10 20:41:42

难以置信,美国又干了一件让人笑掉大牙的事情,买了10架飞机,竟然没有发动机,再然后发现根本没有飞机。 美国国土安全部这波操作简直把“荒诞”二字演绎到了新高度,买10架飞机最后发现既没有发动机更没有飞机本身,说出来都像编的段子,但偏偏被《赫芬顿邮报》《卫报》等多家外媒实锤。 事情的核心人物是国土安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这位高官大笔一挥签字授权,拍板从本土廉价航空公司“精神航空”采购10架波音737,理由说得冠冕堂皇——用于遣返移民,可整个流程走下来,处处都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漏洞。 首先最离谱的就是采购对象的选择,精神航空压根就不是能拿出10架波音737的主儿。这家航空公司可不是什么行业翘楚,而是个实打实的“破产专业户”,算上今年8月刚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已经是两次栽在破产的门槛上了。 更关键的是,查一下这家公司的机队构成就知道,他们主打运营的是空客系列飞机,别说现成的10架波音737,整个机队里都找不到几架波音机型的影子。 更讽刺的是,早在今年4月,精神航空就已经公开宣布,为了缩减成本,把原定于2025到2026年的所有飞机交付都推迟到了2030年之后,还让260名飞行员暂时休假,连维持现有运营都得精打细算,哪来的多余飞机卖给政府? 把采购目标锁定在这样一家自身难保的航空公司,简直比在破产清仓的店里挑限量款还离谱。 更让人费解的是“没有发动机”这个致命漏洞,这可不是买自行车忘了要车座那么简单,在航空业里属于连入门常识都没搞懂。 稍微了解飞机制造的人都知道,主流客机的机身和发动机从来都是分开采购的,就算是波音自己出厂的飞机,也得搭配CFM国际等专业厂商的发动机才能起飞,而精神航空本身就不生产飞机,更不可能储备发动机这种核心部件。 单说波音737常用的LEAP-1B发动机,每台采购价就得上千万美元,10架飞机就得配20台,这笔额外的巨额开支,整个采购计划里居然提都没提。 要知道,美国自己的C919同款发动机都得靠CFM国际供应,作为国土安全部这样的政府部门,居然能忽略发动机这个必备部件,要么是负责采购的人完全是航空业小白,要么就是压根没把采购当回事,纯粹走个过场。 其实早在这个荒唐计划推进时,内部就有专业人士泼过冷水。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的官员早就警告过,直接购买飞机用于遣返移民,比和现有航空公司签订包机合同贵得多,属于典型的“花冤枉钱办傻事”。 但这番理性建议压根没被诺姆等人听进去,反倒是紧锣密鼓地推进采购流程。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个“无发动机无飞机”的采购计划曝光前一个月,诺姆刚因为另一笔飞机采购引发过争议 在联邦政府停摆、不少部门经费紧张的时候,她斥资1.72亿美元为自己和其他高官买了两架湾流G700豪华飞机,面对质疑还辩解说是“替换25年机龄的旧机”。 一边给自己配豪华座机眼都不眨,一边给移民遣返采购搞出“三无计划”,这种双重标准简直把官僚主义的傲慢写在了脸上。 说起来,这种离谱的采购在美政府体系里也不是头一回了,简直是祖传的“花钱买教训”传统。 早年间就有国防部花435美元买一把锤子、600美元买一个马桶盖的闹剧,后来又爆出给士兵采购的1200美元咖啡杯、2300美元的冷藏杯,每次曝光都引发轩然大波,但从来没真正根治过。 这次的飞机采购只是把这种荒诞放大了,从几十几百美元的小物件升级到了动辄上亿的飞机。 更讽刺的是,精神航空早就因为经营不善缩减运力、退出部分市场,连自己的飞行员都冗余到要休假,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承担政府的大额采购订单,稍微做个背景调查就能发现的问题,整个采购团队居然视而不见。 现在这个采购计划已经被紧急暂停,国土安全部发言人只含糊其辞地说“部分报道不准确”,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反驳,更不敢解释为什么会选精神航空、为什么没考虑发动机。 说白了,这事儿从头到尾就是一场官僚主义主导的闹剧:高官拍脑袋定需求,下属不做调研就执行,连最基本的行业常识和企业背景都懒得核实,满脑子只想着走流程交差。 要知道,遣返移民的包机服务在市场上有的是成熟方案,偏要舍近求远搞飞机采购,最后搞出“买飞机不见飞机、见了飞机没发动机”的笑话。 这种操作与其说是办事不力,不如说是把纳税人的钱当儿戏,也难怪外界会调侃,美国政府要是把搞荒诞采购的精力用在办实事上,也不至于频频闹出国际笑话。

0 阅读:68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