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里,来了三次。国际奥委会那帮家伙,就差把“求求你”写脸上了,变着法儿想让中国再办一次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第三次向中国发出“邀请”,想让咱们接手2036年夏季奥运会这个“烫手山芋”时,中国的回应果断明快:谢了,不接。 最近一次是 2025 年 11 月,新任主席考文垂特意飞赴广州出席十五运会开幕式,这可是她上任后首次观摩非奥运赛事的国际级活动。 见面时她反复夸赞粤港澳三地联办的规模与效率,说全运会的赛艇、小轮车项目主动对接 2028 洛杉矶奥运赛程,简直是 “提前帮奥运做了压力测试”,这话里的深意明眼人都能听出来,既认可中国的办赛标准,又在暗示承接奥运的能力。 其实早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后,时任主席巴赫就带着核心团队来过,当时他握着中方代表的手说 “中国让世界看到了奥运该有的样子”,言语里满是不舍。2024 年哈尔滨亚冬会期间,巴赫又来了第二次,全程盯着赛事组织细节,临走前还特意提到 “期待与中国探索奥运新可能”。 国际奥委会这么 “上心”,根本原因是中国办赛的硬实力太让人放心,2008 年北京夏奥的 “无与伦比” 还在眼前,2022 年北京冬奥又创下史上首个 “碳中和奥运” 纪录,从场馆建设到赛事服务,连挑剔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都挑不出错。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长线思维,就像巴赫采访里说的,“中国对体育事业的坚定投入,在当今世界并不多见”。十五运会光是改造升级的场馆就有 48 个,其中 32 个达到奥运标准,赛后还能直接转为全民健身场地,这种 “可持续办赛” 模式正是国际奥委会现在最缺的。 反观全球奥运申办现状,早就没了当年的热闹。2024 年巴黎奥运只剩两个城市竞争,2028 洛杉矶奥运更是没人抢才递补上位,不少国家都怕了大型赛事的巨额投入和赛后场馆闲置问题。 有数据显示,近三届奥运会平均超支率高达 172%,雅典奥运的主场馆荒废多年,里约奥运的设施更是成了 “贫民窟背景板”。这种情况下,中国 2008 年鸟巢、水立方至今保持高使用率,冬奥场馆赛后一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的案例,自然成了国际奥委会眼中的 “香饽饽”。 考文垂这次访华时,还特意提到国际奥委会在推动 “奥运瘦身” 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场馆建设,而中国在粤港澳全运会上实践的 “一地办赛、多地共享” 模式,刚好契合改革方向。 她和巴赫一起会见中方代表时,反复强调 “中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战略伙伴”,这话里的期待几乎要溢出来。其实从萨马兰奇观摩 1983 年全运会开始,四任奥委会主席都没来过中国,这种延续四十多年的互动传统,本身就说明中国在全球体育版图里的分量。 现在国际奥委会的心思越来越明显,每次访华都带着赛事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连全运会都成了他们考察办赛能力的窗口。毕竟有成功案例摆着,有可持续模式撑着,还有庞大的市场基础,想让中国再接下奥运接力棒,确实是最稳妥的选择。 如果国际奥委会真心想让中国回归,那就得先把问题解决清楚:消除双标,改革体制,实现透明分配,别再想着靠情怀来“骗”人接盘。否则,中国宁愿把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也不会再当这个冤大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