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核战爆发,中国撑不住一小时?俄专家:中国一旦翻开底牌10分钟便可逆转,2015年那场莫斯科安全会议上,俄罗斯前战略火箭军总参谋长维克托·叶辛一句话掀起惊涛骇浪,“中国的核力量在美国首轮打击下撑不过一小时”。 中国核力量的质变首先体现在生存能力的跃升,陆基方面,东风-41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发射车,配合350个加固发射井伪装成风力电站,卫星识别率不足30%,形成“移动靶标”效应。 西北荒漠的地下导弹隧道网络深度超百米,可抵御百万吨级核爆冲击,构建起“第二打击网络”,海基力量中,094A型核潜艇战备值班率从30%提升至68%,搭载巨浪-3导弹射程达1.2万公里,实现“家门口打遍北美”。 空基力量中,轰-6N轰炸机携带“惊雷-1”空射导弹,配合空中加油形成1万公里打击半径,形成三位一体核威慑。 北斗导航系统将打击精度提升至米级,实现“百枚核弹头覆盖北美主要目标”的等效威慑,彻底扭转了“透明靶标”的被动局面。 中国核战略始终坚守“不首先使用”底线,但技术进步重构了威慑逻辑,高超音速武器如东风-17的87%突防成功率,迫使美国延缓“萨德”升级计划,北斗导航系统将打击精度提升至十米级,实现“精确威慑”与“等效威慑”的双重效能。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地下长城”工程:数千公里隧道穿行山体,导弹部队可快速转移发射,形成“打不烂、摧不毁”的战略韧性。 这种“存乎一心”的生存智慧,使中国在遭受450枚“民兵-3”导弹先发打击后,仍能在10分钟内完成二次核反击,将相互威慑从“单边碾压”扭转为“等效均势”。 对比美俄核武库,中国核力量呈现“质量优先于数量”的鲜明特征,美国民兵-3导弹服役超50年故障频发,哥伦比亚级潜艇服役推迟至2034年,俄罗斯虽保持核弹头数量优势,但中国通过高超音速技术与机动部署实现“以质补量”。 更重要的是战略道义差异:中国坚持防御性核政策,而美国拒绝承诺“不首先使用”,仍奉行全球威慑战略。 这种差异在技术代差冲击下愈发显著,当中国用十年时间完成从“一小时预言”到“十分钟逆转”的跨越,实质是生存智慧对数量霸权的胜利。 核战争的终极逻辑,是让任何对手彻底放弃动用核武的念头,中国核力量的发展轨迹,恰是这一逻辑的最佳注脚。 从2015年“一小时预言”的质疑,到2025年“十分钟逆转”的现实,中国用十年时间证明:真正的安全感不在于摧毁别人的能力,而在于让对手确信“攻击必遭不可承受报复”。 这种战略定力,既避免了核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又维护了全球战略稳定。 当美国深陷工业衰退与反导系统技术瓶颈,中国却以“地下长城+深海幽灵+高超音速”的三维体系重塑核威慑平衡,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核战争打不赢”这一铁律的深刻践行。 核时代的和平,不在于核弹头的多少,而在于让核按钮永远保持“冷”的状态,这,才是大国应有的战略智慧与道义担当。

zcw475816
这还没说中国的中程导弹防御系统,能把来袭导弹化于无形。连超高音速导弹都能拦截,这妥妥的又一世界领先啊。
行者
打美国是用不了核弹的,只能是类氢弹与氢弹,外加几分钟砸向美国本土。你们猜猜用几分灭掉美国?!总之,我相信要灭美国用不几分钟。
六道轮回
嗨嗨!公路上跑的集装箱卡车就是发射点,山野树林的临时间易房就是发射点,荒野中丢去的箱式房就是发射点,每个风力发电站也可能是发射点,海底的沉船也能放一处发射点,太空中的卫星也可能是发射点,就是大海里的白鲨鲸鱼都可能是,边地开花,处处不是,也处处都是,无中生有,想死就来……
勿忘小李
核打击!中国能用十分钟把战争的胜负反转过来!只要有十分钟就可以把敌方的有生力量消灭!中国军队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