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俄乌冲突突然捅了“马蜂窝”,乌克兰这次是真没怂直接掏出国产远程导弹,对着俄罗斯本土关键目标猛轰,港口油库炸得火光冲天,连俄军号称“护身王牌”的S-400防空系统都被端了,全球油价当场飙升2%。 最先动手的是俄罗斯,按常理说凌晨发动空袭,趁着对方熟睡打个措手不及,怎么看都占尽先机。可俄罗斯没算到,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这次居然超常发挥,一口气拦下了14枚俄制导弹。 可能有人会疑惑,之前不是有消息说“爱国者”的拦截率从42%跌到6%了吗?这就得说战场局势的灵活性了,之前拦截率下滑是因为俄罗斯给“伊斯坎德尔-M”和“匕首”这类导弹做了软件升级,末段飞行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让“爱国者”难以锁定。 但这次显然不一样,乌克兰估计是提前收到了情报,把“爱国者”的部署位置和参数都调整到了最佳状态,专门针对俄军此次空袭的导弹型号做了准备,才打出这么漂亮的拦截成绩。 不过即便拦截成功,基辅还是没能全身而退,6人被炸身亡、35人受伤,不少民房和建筑都成了断壁残垣。 这也不奇怪,俄军空袭向来是饱和式打击,就算“爱国者”拦下了大部分关键导弹,总有漏网之鱼或者附带损伤。 就像之前俄军空袭敖德萨时,乌军拦截了八成以上的导弹,可港口周边的民房还是难免遭殃,毕竟导弹爆炸的冲击波和碎片杀伤力都不小,除非能把防空系统摆到每个街区,否则很难做到零伤亡。 真正让人意外的是乌克兰的反击速度和力度,刚拦完导弹就立刻发起强势反击,“远程海王星”导弹直奔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新罗西斯克港。 这款乌克兰国产导弹可不算简单,它是在苏联“天王星”导弹基础上改进的,射程能到280公里,战斗部足有150公斤,巡航速度接近900公里每小时,最关键的是它能贴着海面3米左右掠海飞行,还带点隐身设计,普通雷达很难发现。 更厉害的是它的作战模式,6辆发射车能齐射24枚导弹搞饱和打击,打完15分钟内就能转移阵地,想反制都找不到目标。这次能精准打到新罗西斯克港,说明乌克兰不仅摸透了导弹的性能,还把俄军的防空盲区摸得一清二楚。 新罗西斯克港被轰可不是小事,这地方是俄罗斯黑海沿岸的重要能源枢纽,不光是油库集中,还是俄罗斯高硫燃料油的重要出口港之一,之前每个月从这里出口的高硫燃料油就有近200万吨。 油库被炸火光冲天,直接影响了原油的储存和转运能力,要知道去年8月乌克兰袭击俄罗斯6家炼厂,导致俄罗斯原油加工量每天少了40万桶,当时油价就反弹了4.6%。 这次炸的是能源转运的关键节点,全球油价当场飙升2%已经算是比较克制的波动了,要是火势蔓延到码头装卸设备,后续油价涨势恐怕更猛。 更让俄军没面子的是,连号称“护身王牌”的S-400防空系统都被端了。可能有人觉得S-400这么先进怎么会被轻易摧毁? 其实这不是它第一次在俄乌冲突中掉链子,2024年8月乌克兰就曾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袭击中,不仅击沉了一艘“基洛”级潜艇,还把保护基地的一套S-400给摧毁了,当时卫星照片都证实了发射装置严重受损。 S-400虽然射程远、抗干扰能力强,但它有个致命缺点,雷达开机后容易被对方的电子侦察设备锁定位置,而且针对“海王星”这种低空突防的导弹,它的拦截效率本来就会打折扣,乌克兰显然是抓住了这个软肋,说不定还配合了电子干扰,才一举端掉了这个防空节点。 从这次交锋能看出来,乌克兰的反击早就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备而来。“远程海王星”导弹是2025年3月才正式在实战中使用的新型装备,这次直接用来打俄本土目标,说明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作战体系。 而且乌克兰很懂打蛇打七寸,专门挑新罗西斯克港这种能源关键目标下手,既打击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又能通过影响能源市场给西方递话,让他们看到乌克兰的反击能力,好继续争取援助。 反观俄罗斯,虽然先发动空袭,但没能压制住乌军的防空系统,反而被对方摸到本土打了个反击,连王牌防空系统都被摧毁,这波操作确实有点被动。 总的来说,这次凌晨交锋把俄乌冲突的激烈程度又提了一个档次。乌克兰靠着国产导弹和精准情报打了个漂亮的反击,既报了空袭之仇,又给俄罗斯造成了实质损失,还顺带搅动了全球能源市场。 而俄罗斯这边显然需要重新评估乌军的反击能力,尤其是对“海王星”这类导弹的防御和S-400的部署漏洞,要是不及时调整,说不定后续还会被乌克兰抓住机会偷袭。 这场冲突就像一场互相试探底线的博弈,谁也不肯先松口,只是苦了两边的普通民众,还有被油价牵着走的全球消费者。

fu
乌克兰轰炸俄罗斯又不是一天半天,有个屁用?照样失地亡人。
一叶知秋 回复 11-16 18:08
意思不能一次性炸死所有俄罗斯人就不炸了吗?
fu 回复 一叶知秋 11-16 18:49
炸人一次,挨炸十次。学过算数没?
用户11xxx72
真能扯淡
忠義千秋
忠義千秋
看谁炸得多
忠義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