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美国和台积电看透了本质!问心无愧的讲,美国从来都没有把麒麟 9020 放在眼里,这句话是真的。因为他们实质性的目标是限制华为的各种发展。就单纯制裁芯片已经控制不住了,这才是华为可怕的地方! 2020 年美国第一次拉黑华为时,就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的雷蒙多直接放话,要让华为 “倒退十年”。 那时候大家都以为,这只是针对华为的手机业务和 5G 技术。可后续的操作越来越清晰,美国不仅禁止高通、英特尔给华为供货,还逼着台积电停止代工华为的先进制程芯片。 2021 年,台积电正式宣布,不再接受华为的新订单。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手里握着全球 60% 以上的先进制程订单。它比谁都清楚,华为的可怕之处从来不是 “买芯片、做手机”,而是华为一直在悄悄布局全产业链。 从 5G 专利到鸿蒙系统,从 EDA 工具研发到汽车智能座舱,华为的触手早就伸到了科技产业的各个角落。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华为的技术突围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 “一处受困,多处开花”。 芯片制造被卡脖子后,华为转头加大了对基础研发的投入。2023 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 1900 亿元,占营收的 25.1%。这个比例远超苹果的 16%、三星的 8.8%。 这些钱没有白花。在 5G 领域,华为手握全球 18% 的核心专利,是全球拥有 5G 标准必要专利最多的企业。 现在苹果、三星每卖出一台 5G 手机,都得给华为交专利费。2023 年华为专利授权收入就超过 5 亿美元。 在光伏领域,华为的逆变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 25%,连续多年稳居第一。在智能汽车领域,华为的 MDC 智能驾驶平台、鸿蒙座舱已经成为众多车企的首选。 美国的制裁逻辑其实很简单。他们不想看到华为成为第二个 “三星”,更不想看到华为带领中国科技产业从产业链中低端往上冲。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格局一直是美国掌握核心技术,日韩负责制造,中国做组装加工。但华为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 台积电之所以配合美国的制裁,本质上也是看清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台积电也怕华为真的搞出自己的芯片制造体系。 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制裁看似精准,实则越制裁,华为的生态布局越完善。 2020 年华为被禁止使用谷歌 GMS 服务,结果鸿蒙系统快速崛起。2021 年被禁止使用先进制程,结果华为转头深耕汽车、光伏、云计算等领域。 2022 年美国联合荷兰、日本搞芯片禁令,限制光刻机出口,结果中国的 DUV 光刻机研发进度比预期快了 18 个月,上海新阳的光刻胶自给率从 5% 提升到 27%。 这就是华为最可怕的地方。它不是一棵孤立的大树,而是一片盘根错节的森林。你砍掉它的一根树枝,它会从根部再长出好几根。 美国和台积电看透的本质,就是华为这种 “打不死、压不垮” 的韧性。他们知道,只要给华为时间,它就能在任何一个领域生根发芽,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所以美国才会不惜代价,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操作系统、应用生态,全方位围堵华为。 它真正想限制的,是华为带领中国科技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而华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总能在绝境中找到出路。 这种 “越是被打压,越是要崛起” 的韧性,才是让美国和台积电真正忌惮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