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日外交交锋热火朝天之际,欧盟突然发话了:欧洲议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个

律便利小店 2025-11-17 10:21:31

就在中日外交交锋热火朝天之际,欧盟突然发话了:欧洲议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个别议员和“台独”分子的接触,不代表官方立场。 就在中国谴责高市早苗的言行时,欧盟的立场让人不自觉伸出了大拇指。其实西方国家能发出这种言论,充分证明了如今的中国,实力有多么的强大。 中国外交部最近公开谴责了日本前高官高市早苗的相关言论,她的表态引发了轩然大波。高市不是第一次在涉华问题上发声,但这次刚好撞上了中国对日本一系列挑衅举动的集中反击。 包括东海问题、台湾问题等。也正是在这种节骨眼上,欧盟这番话像是一场及时雨,至少在话语层面,给中国争取了更多国际理解。 不过,得先把这事儿说清楚,欧洲议会是一个立法机构,它内部确实存在一些亲台立场的议员,他们与“台独”势力接触,这在西方国家的议会政治中并不罕见。 但欧盟这次专门指出,个别议员的行为不能代表官方立场,这等于给这些人画了红线。欧洲议会发言人回应得很干脆。 支持“一个中国”政策,这是欧盟长期以来的共识,没有因为个别人的声音而有所动摇。这个态度说实话并不容易。近些年,西方某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越来越频繁地搞“小动作”。 比如美国的军售、访问,还有加拿大、立陶宛这些国家借“经济交流”之名试图提升与“台独”势力的互动。相较之下,欧盟这次的表态显得格外清晰,也更有分量。 不是说它完全站在中国一边了,而是它没有在关键问题上模糊和敷衍,这对中国来说就是一种外交空间的拓展。 当然,欧盟选择这样表态,不只是因为中国的强硬抗议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的综合国力确实让人不能忽视。不管是经贸还是科技,中国已经是全球绕不开的关键角色。 尤其是和欧盟的经贸联系,近几年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从电动汽车到绿色能源,从基础制造到高端供应链,欧洲很多产业都离不开中国的合作。 这种深层次的依存关系,决定了欧盟在对华政策上不能冒进,不能盲目跟风美国搞对抗。而且现在的国际环境也起了变化。 俄乌冲突让欧洲深刻体会到地缘政治的代价,能源危机、通胀压力、产业链重构等等问题接踵而至,欧盟需要更多稳定的合作伙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正好可以在稳定全球供应链、推动绿色转型、扩大市场开放等方面提供助力。 也正因如此,欧盟在台湾问题上不愿意被少数激进政治人物绑架,选择坚持一个明确政策立场,是理性也是现实的选择。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在外交上的节奏变得越来越主动。以前总说中国是“被动防守”,但这几年明显看得出来,不管是对美国打压的反制手段。 还是对区域国家的协调沟通,中国都更加自信,也更有底气。这次对高市早苗的公开谴责,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配合一整套对日外交动作展开的。 从召见日本驻华使节到在多边场合反复强调台湾问题的红线,中国的立场传递得非常清晰。这种明确的态度,其实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对照表,谁模糊、谁清楚,一目了然。 欧盟这次的发言,其实也是看到了中国这种变化带来的新格局。与其在台湾问题上踩线冒险,不如把精力放在更有实际收益的合作上。 这种务实的思维,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现在不是靠喊口号赢得尊重,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实力。无论是经济增长的韧性,还是科技创新的突围。 中国都在用行动告诉世界,它不是哪个国家说打压就能被打垮的。回过头看,这其实也反映出中国几十年发展积累的成果正在外交上“变现”。 以前碰到类似问题,很多国家要么含糊其词,要么干脆不吭声。现在即便是欧洲这样在意识形态上跟中国有差别的国家,也开始在关键问题上划清界限,这背后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做不到的。 所以说,看到欧盟这番话,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这回说得明白”。而这份“明白”,是靠中国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靠妥协,更不是靠退让,而是靠发展、靠抗压、靠在风浪里站稳了脚跟。 也难怪这番表态一出,国内很多人都忍不住伸出了大拇指。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