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能被点赞400万次,恰恰说明它触动了大家的内心。 一个男人得知母亲去世,情急之下骑摩托车冲上了禁止通行的北京四环主路。他确实违反了交规,这一点毋庸置疑。 交警照常拦下了他。按规定,该罚款罚款,该扣分扣分,谁也说不出什么。 但当男子哽咽着说出“我妈没了”时,整个事件的走向改变了。 这位交警没有拘泥于条文。他在请示上级后,只轻声嘱咐了一句:“路上注意安全,慢点骑。” 然后,放行。 这段视频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机械执行规定的执法人员,而是一个有温度、懂人情的人。 法律禁止摩托车上主路,初衷是为了保障道路安全,这个规定本身没有问题。 但任何法律条文都无法预见生活中的所有特殊情况——比如一个儿子赶去见母亲最后一面的迫切。 这时,就需要执法者运用内心的那把“尺”来衡量。 这位交警所做的,正是在规则与情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明白,在那一刻,让一个悲痛的儿子及时赶回家,比刻板地执行处罚更重要。 这不是对法律的违背,而是对法律精神更深层的理解——法律最终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那400万个点赞,其实是在点赞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判断。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曾感受过规则的冰冷。当看到执法者愿意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多一份体谅与变通,这种温暖自然会赢得人们的认同。 真正的法治精神,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它既有刚性的一面,维护着社会的秩序;也应有柔软的一面,体恤着人性的常情。

用户14xxx54
法必须服从于德,德才是最根本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