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这场仗简直魔幻到离谱,俄军把数千名乌军死死困在废墟里,连只苍蝇都难飞出去,结果泽连斯基却突然喊“可以撤退”,对此网友直接笑喷,现在才说早干嘛去了。 如果把俄乌战场这几年发生的一切放在地图上看,你会发现有些地方面积不大,却能决定一条战线的生死。 红军城就是这样的地方。现在那里已经被炸成一片废土,但真正让它变成“人间炼狱”的关键,不是爆炸声有多密集,而是它先后把乌克兰锁进了两个牢笼。 为什么说红军城是乌军无法绕开的“必守之地”?从纸面上看,它就是顿巴斯的一座普通城市,可把地图摊开就知道它的要命之处了。 乌军在东部的补给,大概七成都得从这里穿过去,H-20公路、铁路、军援分发点全汇在一起,像人体的主动脉一样关键,美国的导弹、德国的装甲车,最终能不能送到前线,得看这里顺不顺畅。 再加上附近城市,一起构成的那条顿巴斯防线,红军城本就是最重要的支撑点之一。 阿夫杰耶夫卡丢了之后,这里更成了剩下的那块“命根骨”,丢别的地方还能抢救,丢了红军城整个东线都要跟着崩。 还有一点外界不太注意:这地方有修坦克的工厂、有关键的焦煤矿,说白了,军事后勤链条在这里是闭环的,乌军打仗不仅要子弹,也要修装备,而这些在红军城都能解决。 所以为什么泽连斯基反复来这里、多次公开表态绝不能撤,就因为退了这里等于整条战线塌一半,想撤也不敢撤,乌克兰自己给自己把后路堵了。 当乌克兰被战略价值套牢之后,俄军就开始启动第二步:把它变成一个死地。 俄军从四个集团军拉来十几万兵力,又用了一个很老但很管用的战术:不完全封死,只留一个“生路”。 但这个口子不是活路,是火力覆盖区,被称为“地狱之门”,想从那个方向撤,只会变成移动靶子。 俄军先用重型炸弹把楼一块块拍扁,FAB-500炸下来像房子上掉铁锤,把整片区域砸成渣,然后小股部队再进去清点,这种打法能最大化削掉守军的消耗。 不过乌军也不是小白,红军城里这上千名老兵,把楼房打成像蜂巢一样,墙上密密麻麻都是火力点,加上埋在街下的地雷、无人机侦察,硬生生拖着和数倍的俄军打肉搏。 俄军推进40公里用了快两年,就是因为这群人死撑着,但再顽强也顶不住被完全切断的补给线,打到后来,乌军连水都是靠雨水接的,子弹不够就靠缴获,伤员基本没法救。 打仗到了某个阶段,战场胜负已经不是第一优先,政治符号反而成了真正的枷锁,红军城就是典型例子。 对泽连斯基来说,如果只从军事角度看,其实很早就该撤了,但问题是:他撤不起,西方援乌投票前,他必须展现“还在坚持”;而最怕的事,就是发生像马里乌波尔那样的大规模投降画面。 战死可以塑造成英雄,投降却会被解释成“乌克兰撑不住了、西方投资无用”,这对他的个人声誉,是致命一刀。 反过来看,普京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他就是想要一场“公开受降”,来证明西方武器也没救得了乌军,俄军甚至发布指令:投降的一律保护,目的不是仁慈,是为了营造一个足够大的政治效果。 于是双方都被绑死在政治目的上,乌克兰军方、议员、甚至北约内部都建议撤退,可指令迟迟不下来。 等俄军装甲冲进来,把乌军挤到城市角落,泽连斯基才终于发了一句“可以自行撤离”,但那时候的撤离,就跟“请游泳的人从漩涡中心自己游出来”一样荒唐。 结果就是:数千士兵成了政治意志的牺牲品,而红军城这三个字,也成了乌克兰一次军事与政治双重失败的标记。 参考信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