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位潜水员在海中游泳时,遭遇到了一只嘴里含着挂钩的鲨鱼,她心地善良,上前救助了这受伤的鲨鱼,但她未曾预料到,被救助的鲨鱼竟然带着一群小鲨鱼游向了她.....[玫瑰] 海底世界本该宁静,可那年夏天,一条灰影突然逼近一位年轻潜水员。她伸出手触碰鲨鱼的伤口时,谁知这举动会引来一群不速之客? 说起克里斯蒂娜·泽纳托,这位意大利姑娘在1996年刚到巴哈马格兰德巴哈马岛定居。那时候她22岁,从陆地上转行做潜水员,加入当地水下探险协会,学了呼吸管和浮力控制的基本功。巴哈马的海域水温稳在26摄氏度,清澈见底,能见度20多米,珊瑚礁和沙床交织成片。她每天从木制码头出发,背氧气瓶入水,巡视礁石洞穴和海藻丛。那里是加勒比礁鲨的家,这些鲨鱼体长两米,灰蓝皮肤适应环境,却常遭渔船遗弃的铁钩和网线纠缠。 克里斯蒂娜选这片海域潜水,是因为生态多样,海龟啃海藻,小鱼成群掠过。她装备简单,小刀挂腰带,救生绳缠手腕,防水手电夹臂带。课程里她学过渔业隐患,那些锈钩散落海底,威胁海洋生灵。1996年夏天一天,她下潜到15米深,巡视周边水柱。海流从东向西推,盐度让舌尖微涩。远处沙尘扬起,一道灰影移动。她辨认出那是成年礁鲨,头部下倾,直视位置。 那鲨鱼嘴部张开,露出锯齿牙列,一缕血迹扩散成薄雾。下颌嵌入弯曲铁钩,钩尖卡牙龈,锈迹拉出新伤。血丝渗出,引小鱼啄食。克里斯蒂娜左手按鲨鱼鼻端,右手持刀切钩基部。刀刃推进,切口气泡混血水。钩子松动,她夹钩身拉出。鲨鱼头部甩动,尾巴拍沙床,扬起泥沙。钩子脱离,她甩掉粘液。鲨鱼游开两米,又折返,绕圈尾鳍扫腿侧。 十分钟后,水柱多道身影。刚脱钩的鲨鱼在前,五条小礁鲨跟后,体长一米,形成队列。从礁石后涌出,灰蓝身躯穿梭阳光斑点。小鲨鱼嘴边挂细钩,头部低垂。克里斯蒂娜降到12米深,先处理领头小鲨鱼。刀尖撬钩,左手托下巴,拉出钩身,掉落沙床,捡起塞腰包。 下一条右胸鳍缠网线碎片,线头打结鳞片。她拉直网线,刀刃划切,网片剥离,鳍摆动带水花。第三条腹部钩子,用救生绳固定尾巴,刀切钩眼,旋转拔出,鲜血喷溅,按压止血。第四条尾鳍基部钩卡,她侧身潜深,膝盖压沙,手指探鳍缝撬钩。队列处理四十分钟,海底光线渐暗,珊瑚影延长。完成后,鲨鱼群围拢,身体间距缩小,周边游弋。 克里斯蒂娜浮出水面,爬浮标,卸氧气瓶。海风吹干湿发,检查装备,确认钩子收集齐全。鲨鱼在水下浅层跟随,直到登艇离去。这次相遇让她从普通潜水员变身海洋救助者。她在那片海域建固定路线,每次下水,鲨鱼主动接近,等移除渔具。 从1996年起,克里斯蒂娜亲手取出鱼钩超三千枚,大多来自非法捕捞工具。她用专业钳子和护具,提高效率,记录每条鲨鱼伤情,帮研究人员追踪污染源。参与国际纪录片拍摄,镜头捕捉她与鲨鱼互动,展示这些生灵温和本性。呼吁加强渔业监管,减少废弃物侵害。她给第一条救助鲨鱼起名“雾眼”,它常带一波鲨鱼来求助。她成“海洋医生”,27年来坚持这项工作。 鲨鱼在食物链中关键,调控鱼群,维护海底平衡。人类捕捞导致鱼翅贸易泛滥,许多鲨鱼被割鳍抛海,丧失游动能力,只能等死。这种破坏伤个体,还威胁生态系统。克里斯蒂娜经历提醒我们,保护海洋需人人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