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媒体称:“一旦开战,中国将会被打得溃不成军,中国目前看似拥有很强的军力,但却有着很大的缺陷。”最显著的一个缺点就是“没有真正的战斗经验”。 2024年10月下旬到11月,美日韩三家主流媒体接连抛出相似论调,把“中国军队缺乏实战经验”当成攻击点。 10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评论文章,盯着中国西南方向的常态化演训直言“模拟场景再逼真,也练不出真战场的应变”。 11月2日,韩国《中央日报》跟风附和,翻出解放军近五年演训记录,称“所有科目都是预设脚本,没经历过现代战争的复杂对抗”。 11月5日,美国CNN更直接,拿中国火箭军实弹发射演练说事儿,宣称“导弹发射次数再多,没在实战中验证过突防,就是纸上谈兵”。 这些媒体反复强调,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打了二十多年仗,日韩要么跟着美军参与海外行动,要么常年搞联合军演,而中国军队近几十年没打过大国战争,“战斗力必然堪忧”。 可说白了,他们压根没搞懂现代战争的核心逻辑,还抱着“战场打卡才算有经验”的老旧认知不放。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单一兵种的对垒,而是体系与体系的较量,拼的是信息链、火力链、保障链的协同,这些东西,真不是在弱国领土上扔几颗炸弹就能练出来的。 美军在中东打的那些“治安战”,面对的是没制空权、没电子战能力、连像样通讯都没有的对手,说白了就是“大人打小孩”,这种经验在大国对抗中根本派不上用场。 2024年6月,美军在亚太地区搞的“环太平洋-2024”军演中,模拟与同量级对手对抗时,竟然出现了指挥系统延迟、舰机协同失误的情况,所谓的“实战经验”在高强度体系对抗面前,瞬间露了怯。 反观中国军队,虽然没参与过大国战争,但实战化锤炼从来没停过。 朱日和训练基地的红蓝对抗早就不是新闻了,2024年的“跨越-2024”演练中,蓝军不仅装备了模拟外军的隐身战机、电子战部队,还启用了AI战术指挥系统,红军要在全程电磁压制、情报被遮蔽的环境下,完成500公里跨区机动、立体突击、后勤补给等任务,这种对抗强度,比美军在中东遇到的情况复杂多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军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本质上就是常态化的实战检验。 自2008年以来,亚丁湾护航已经走到了第45批,截至2024年10月,累计为4200多艘中外商船护航,应对过30多次海盗武装袭击,最近一次是2024年8月,护航编队只用9分钟就驱离了5艘海盗快艇,这种短时间、高强度的突发对抗,比“治安战”更能练出真本事。 还有2023年的土耳其地震救援,中国军队医疗队48小时内完成跨国机动,在余震不断、环境恶劣的灾区搭建医疗点,救治上千名伤员,这种快速反应和后勤保障能力,正是现代战争最需要的素质。 其实中国军队早就跳出了“实战经验=战场打仗”的误区,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科技赋能和体系建设上。 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增长7.2%,其中近40%投入到装备信息化升级和训练保障,歼-35隐形战机已部署东南沿海,实现了与福建舰的协同训练;055型大驱“咸阳舰”在西太平洋开展的反潜演练中,成功锁定模拟潜艇并完成模拟打击,全程没依赖岸基支援,自主作战能力拉满。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军民融合体系已经形成战斗力,2024年举行的全国战时动员演练中,民营企业3天内就能完成军工转产,高铁、物流企业48小时内可实现兵力跨区域投送,这种动员能力,是常年打“治安战”的美军都比不了的。 美日韩媒体刻意忽视这些事实,说到底是心态失衡。 韩国军队最近一次像样的实战还是朝鲜战争,现在的训练大多是“仪式化表演”,2024年7月的一次实弹射击演练中,竟然出现了炮弹脱靶击中平民区的事故。 日本自卫队受和平宪法限制,连正规作战任务都不能执行,所谓的“联合军演”更多是摆拍,2024年与美军的“利剑”军演中,还暴露了指挥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美军看似经验丰富,实则深陷“治安战”泥潭,战术理念和装备发展都偏向低强度对抗,面对中国这样具备电子战、区域拒止能力的对手,之前的经验不仅没用,反而可能成为拖累,2024年美军F-35C在南海演练时,就因应对电子干扰不当,导致航电系统故障迫降。 现代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靠“打过多少仗”来决定,而是靠体系是否完备、科技是否领先、训练是否扎实、保障是否到位。 中国军队用高强度演训、常态化非战争行动、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早已补上了“实战经验”的认知缺口,美日韩媒体的论调,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安慰罢了。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