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爆发第一轮激烈交锋,特朗普强迫日本对华“分手”,日本跳反 2025年4月,特朗普对日本征收15%进口关税,针对汽车和农产品等领域。日本作为美国盟友,本以为能获得豁免,却面临贸易逆差归零压力。 数据显示2024年美日逆差约685亿美元,特朗普要求日本增加对美采购,减少出口。谈判中特朗普强调日本需与中国脱钩,加入美国供应链框架,停止技术合作和投资。 赤泽亮作为日方首席谈判代表,从2025年4月起多次访美,与美方官员讨论细节。最初美国提出25%关税,日本通过投资承诺争取降低到15%。 特朗普团队坚持贸易平衡,指出日本对美出口过多,影响美国制造业。日本回应称此举会打击本国经济,引发失业问题。 谈判焦点包括汽车关税从27.5%降到15%,以及日本承诺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 日本利用持有1.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作为筹码,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表示这可作为谈判工具,但否认用于反制。 特朗普政府拒绝日本完全豁免,强调盟友需公平贡献。日本首相石破茂强调减少对美依赖,在安全、食品和能源领域寻求自主。美方批评日本举措不当,损害双边信任。 谈判过程中,日本转向区域合作,2025年6月出席东盟-日本会议,推动供应链协作。10月第28次峰会发布声明,支持东盟印太展望,深化经济融合。 日本还启动对谷歌反垄断审查,4月公平交易委员会发出停止令,指控谷歌限制安卓系统竞争。美国白宫公开批评此举不道德。 石破茂内阁面临国内压力,民众质疑其领导力,担心无法应对关税战。2025年7月石破茂表示将留在职位处理物价上涨和关税问题,但9月宣布辞职。 继任者继续谈判,最终协议签署,日本获得部分减免,但承诺巨额投资。特朗普推动贸易政策,直至任期结束。 美日贸易摩擦暴露盟友间利益冲突,日本平衡美中关系,避免完全脱钩。 特朗普政策旨在减少逆差,但引发全球供应链调整。日本加强东盟合作,减少对美依赖,显示自主倾向。赤泽亮留在政界,参与后续经济协调。 这场交锋反映大国博弈现实,日本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有底气回击。特朗普要求脱钩,但日本经济与中国紧密,贸易额巨大,无法轻易切断。结果是妥协协议,双方各让一步,但潜在紧张持续。 日本民众对石破茂应对分歧,有人视其弱势,更多盼望维护经济独立。贸易战影响全球,日本选择多元化伙伴,避免单一依赖。特朗普第二任期贸易政策考验盟友忠诚,但也推动各国反思经济策略。 最终美日签署框架协议,美国降低关税,日本增加投资。 事件显示关税工具双刃剑,短期压力大,长期重塑关系。日本转向东盟,深化经贸,显示战略调整。特朗普继续施压其他国家,贸易格局变化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