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杀手”揪出!医生强调:为预防脑血管意外,要重视这4指标,早了解早改变 一

疾冰预防说 2025-11-18 10:49:09

中风“杀手”揪出!医生强调:为预防脑血管意外,要重视这4指标,早了解早改变 一提到中风,很多人脑袋里冒出的是“说话不清、嘴歪眼斜、半身不遂”这些画面。确实,这些表现一旦出现,事情已经不轻了。 但问题是,大多数中风并不是毫无预兆突然爆发的,它背后其实藏着很多身体早就发出的信号,只是太多人没把这些数字当回事。医生在门诊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中风不是一夜形成的,而是积累出来的。 最常见的就是血压。高血压是引发脑血管破裂或堵塞的“主谋”,脑出血患者里有七成以上都有高血压病史。 高血压导致血管内膜受损,使血管变得脆弱,不管是硬化还是破裂,风险都在增加。不少人白天量血压还正常,但夜间血压不降反升,这种“非杓型高血压”风险更高。长期下来,血管负担大得惊人。 血脂水平也必须关注。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这个指标,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一旦偏高,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 一旦斑块破裂,就可能引起血栓,堵塞脑动脉。数据上看,血脂异常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三倍多。控制得当,不但能减少中风风险,也能减缓心脏方面的压力。 血糖问题也不小。糖尿病不仅仅是升糖,它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速动脉硬化。 很多中风病人回头一查,才发现原来血糖早已处在“糖尿病前期”很久了。医生特别提醒,餐后两小时血糖往往比空腹血糖更能提示风险,很多人只看空腹值,就漏掉了隐患。 血同也是个容易被忽略的指标,全称叫同型半胱氨酸。这个东西一旦超标,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是目前公认的独立脑卒中危险因子。 很多看着“体检都正常”的人,一查血同发现早已超标。特别是中老年男性,这个指标不稳的比例更高。控制血同需要维生素类的辅助,靠吃饭调整往往不够。 一个人是不是处在中风高危状态,不是看有没有症状,而是看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如果等到身体出问题才开始慌,那就太晚了。 中风不是一下子的事,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小问题逐步积累成的大事故。平时那些不起眼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同,其实才是中风的“催化剂”。 越早知道,越容易把它们稳住,真正能避开的,从来不是运气,而是对这些指标的清醒认识。身体不会说谎,它早就告诉过答案。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