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政策实施后,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却明确表态,中国是

老阿七说史 2025-11-18 12:15:19

就在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政策实施后,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却明确表态,中国是重要的国际参与者,世界上许多问题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解决。 德方这趟访问,时机并不寻常,欧盟于 2024 年 10 月已启动对中国纯电动汽车为期五年的关税征收,2025 年 4 月中欧又达成共识,启动以 “最低进口价格” 机制替代现行关税的谈判,此时中国和欧洲的产业摩擦已出现缓和迹象。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克林拜尔带着一票金融圈的高管,从柏林飞到了北京,紧接着还要转去上海工厂现场看。 他是德国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 10 月底推迟访华后,当下德国联邦政府中首位来华的部长级官员,这个排场不小,背后的动机也不简单。 德国这几年经济压力不小,最明显的就是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面临挑战。而 2025 年 1-8 月中国已反超美国再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汽车作为中德贸易的重要品类,中国市场为德国汽车行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企业在欧洲市场寻找突破口的同时,也在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别看欧盟嘴上说 “降低依赖”,但德国自己心里清楚:这时候要真和中国闹翻了,损失恐怕不是一点半点。 克林拜尔访华的安排非常紧凑,北京的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是他此行的重点。他们要和中方谈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也要谈跨国企业的经营环境。 德国财政部事先就透露了主要诉求,而中国财政部发布的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联合声明显示,双方达成诸多具体共识,中方支持符合条件的德国机构在华发行熊猫债、欢迎德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等,这是中德双向扩大市场开放的互利合作。 双方都希望能有更多共赢的机会,另一个德国关心的点,是资源。他们担心稀土等关键材料的供应问题,尤其是看到其他国家和中国达成了短期协议,德国不想被落下。 他们希望中国能保证对德出口的稳定性。这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德国的制造业要转型,离不开这些基础原料,而中国在稀土产业链加工制造环节优势突出,拥有完整的加工能力与广阔应用市场。 此外,德国还希望中方在一些国际事务上 “多出力”。比如乌克兰局势,德国已经搞得很疲惫,财政负担、能源压力都非常大。 他们希望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影响力,推动局势缓和,在欧盟层面 “去风险” 的背景下,德国并不愿意轻易和中国市场拉开距离。 一方面,他们清楚脱钩是代价极高的事,另一方面,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实在太高,真要断了,自己也会疼。 尤其在高端制造、新能源、自动化等行业,中德之间本来就有很强的互补性。德国有技术,中国有市场和应用场景。 事实上,德国企业界对这次访问寄予了很大希望。他们希望政府层面能给企业争取更好的政策环境,也希望中方在一些政策上更加透明和稳定。 尤其是在原材料出口、产品准入、技术合作这些方面,企业都希望能有 “长期能预期” 的制度保障。 克林拜尔这次还去了上海,重点看了西门子医疗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这家德国巨头刚宣布出售医疗技术部门多数股权,虽在全球做了业务调整,但对中国市场依然高度重视。 中方对这次访问的态度也比较积极,中国一贯强调合作共赢,对于德国这样的传统经济强国,中国当然希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管是金融、制造,还是绿色能源,只要双方愿意坐下来谈,合作空间还是很大的。 这场访问的真正价值在于双方都在释放一个信号:在风高浪急的国际形势下,中德仍然愿意沟通,愿意协商,愿意在复杂中寻找平衡。 你怎么看?德国这次是来缓和矛盾,还是来争抢红利?还是说,两者它都想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参考信息: 德国财长访华强调“要对话”:世界上许多问题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解决 来源:环球时报

0 阅读:1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