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东部的阿夫迪夫卡,这地方的大规模攻防战始于2023年10月,202

老阿七说史 2025-11-18 14:15:30

乌克兰东部的阿夫迪夫卡,这地方的大规模攻防战始于 2023 年 10 月,2024 年 2 月落下帷幕。 守这里的士兵他们以不足 9000 兵力抵御数倍于己的进攻,守了近 4 个月,吃的是压缩干粮,喝的是收集的雨水,弹药消耗后靠战场补充,伤员在简易工事里接受救治。 到最后他们终于接到了组织的撤退命令。 阿夫迪夫卡这个点,从一开始就是硬骨头。前几年,这里是乌军坚守的战略要地,守得住,就能稳固东部防线;守不住,就需调整作战部署。 可问题是,守城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后面有没有粮、有弹、有命可救。 那阵子,前线士兵死守阵地,依托地下工事和无人机战术顽强抵抗。 随着俄军加大攻势、切断部分补给线,乌军高层经过战略权衡,由时任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于 2024 年 2 月 17 日正式下达撤退命令,目的是避免被围困、保护士兵生命。 有人说,前线士兵是 “有序撤离” 而非困守。 俄军打这场仗,前期发起大规模地面进攻,投入数万兵力、数百门火炮及战机,遭遇乌军顽强抵抗后调整策略,加强对补给线的打击,炸桥、炸路、炸仓库,把补给线一点点掐死。 前线士兵再能打,也得喝水吃饭,也得有人送药送弹。 乌军这边依托预设工事和无人机作战体系,造成俄军 1.6 万人伤亡、千余装备损失,但随着战线拉长,部分物资补给面临压力。之前靠着外部支援维持的优势,在俄军持续封锁下逐渐承压。 外援运输受阻,部分武器装备出现消耗性短缺,士兵凭借战术素养和战场经验坚持作战。 前线与后方始终保持指挥畅通,撤退命令下达后,第 3 独立突击旅入城增援,掩护主力部队通过战术反击完成有序撤离,不存在 “联系中断、无人接应” 的情况。 你想让士兵死守阵地,起码得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后头跟着。而乌军的撤退,正是后方基于前线实际做出的负责任决策。 战场上的人,他们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是兄弟。 他们拼命守阵地是因为相信背后有人盯着,有人在撑着,他们扛了近四个月,死了太多战友,身上都是血,心里都是火。 有士兵在撤离后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没有放弃阵地,是为了保存力量、等待反击。” 这话,说得坚定,让人看到希望。 很多人觉得战争靠勇气,其实勇气撑不了几天。真正能让士兵坚持下去的,是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拼命。 你重视他,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战斗的核心;你救他,他就会更坚定地战斗。 乌克兰这场仗,现在的情况是前线士兵与后方指挥部保持着信任,整个作战体系在根据战场态势动态调整。 合理的动员加上科学的决策,才能让士兵始终保持战斗意志。 乌军士兵在掩护下有序撤离阿夫迪夫卡,他们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坚定地执行了撤退命令。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