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 被杀不只是“莫须有”,真正原因颠覆认知, 看懂才知宋朝有多坑!

晓文刀 2025-11-18 13:21:49

岳飞 被杀不只是“莫须有”,真正原因颠覆认知, 看懂才知宋朝有多坑! 岳飞被杀根本不是秦桧一句“莫须有”能概括的,核心是戳中了宋高宗的死穴!首先 功高震主+兵权过盛,岳飞的岳家军战力拉满,喊出“直捣黄龙”的口号,可高宗怕他真救回被俘的徽钦二帝,自己皇位不保,这比金人的威胁还致命。其次 违背帝王心意,高宗只想偏安江南,岳飞却执意北伐,还多次上书请立太子,触碰了帝王最敏感的权力禁区,让高宗彻底忌惮。 秦桧其实只是“背锅侠”,没有高宗默许,他根本不敢动岳飞。就像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明着是撤军,实则是高宗削权的信号,岳飞没看透这层,最终落得悲剧。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帝王的猜忌心,才是杀死岳飞的真正凶手,只能说英雄错付了时代!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圝圣言圝

圝圣言圝

3
2025-11-18 17:48

续3 三、朝廷批复撤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 原文: “岳飞奏乞粮饷,诏令湖广、江西转运司疾速应副。寻又诏飞:‘兵事难以遥度,卿可相机进退,无致孤军深入。如粮饷不继,即且班师,保全兵力。’” 翻译: “岳飞上奏请求粮草,朝廷下诏令湖广、江西转运司迅速供应。不久后又下诏给岳飞:‘军事形势难以远程判断,你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退,不要导致孤军深入。如果粮草供应不上,就暂且班师回朝,保全兵力。’” 核心印证: 1. 岳飞两次奏报均明确“粮饷不继”“转饷艰阻”,是请求撤军的核心理由; 2. 朝廷批复未提“强逼”,只允许“粮饷不继即班师”,是同意而非逼迫; 3. 全程无“十二道金牌”“朱仙镇”相关记载,纯是粮草问题主导撤军。 4.撤军的决定是岳飞自己做出的,而不是别人命令的。所以丢失领土和随后的淮西之战,都是岳飞带兵逃跑惹下的后果。那么谁反对议和,他都没资格反对。因为议和是他兵败导致的。再加上淮西之战他带领八千人去打酱油。和支使岳云张宪带兵作乱。难道赵构不该杀他吗?他有什么冤枉的?请那些造谣的姓岳的不群们,自己去看你们老祖宗岳珂的书。

圝圣言圝

圝圣言圝

2
2025-11-18 17:47

续2 以下是《鄂国金佗稡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核心原文+直译,均为岳飞缺粮奏报、朝廷批复的一手史料,无任何文学化添加: 一、岳飞奏报缺粮(《鄂国金佗稡编》卷12,岳飞北伐期间奏折) 原文: “契勘本军深入京西,已至蔡州界,粮饷不继,士卒艰食。兼本军战马刍秣亦阙,恐误国事。伏望圣慈速降指挥,令转运司星夜津发粮斛、刍草,前来应副,庶得全军竭力,以图收复。” 翻译: “经查,我军深入京西地区,现已抵达蔡州境内,粮草供应不上,士兵难以饱腹。加之我军战马的草料也短缺,恐怕会耽误国家大事。恳请陛下迅速下旨,命令转运司连夜运送粮食、草料前来供应,这样才能让全军尽全力图谋收复故土。” 二、岳飞再奏缺粮(《鄂国金佗稡编》卷12,后续加急奏折) 原文: “今虏人既败于颍昌,其锋已挫,正可乘时进兵。然粮饷阙乏,转饷艰阻,士卒嗷嗷待哺,恐久则生变。伏乞朝廷亟发援兵,督运粮饷,无使孤军坐困。” 翻译: “如今金兵已在颍昌战败,锐气已被挫败,正是趁机进兵的时机。但粮草短缺,运输艰难,士兵们饥饿难忍等待救济,恐怕时间久了会发生变故。恳请朝廷紧急派遣援兵,督促转运粮草,不要让孤军陷入绝境。”

道友请留步

道友请留步

2025-11-19 00:10

宋朝皇室重文抑武是惯例了!毕竟北宋开国就废了所有大将兵权!

晓文刀

晓文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