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发起了对2036年奥运会的第四次申办,听说这次因为申请的国家不多,奥委会有

茂盛楼兰 2025-11-19 11:37:28

印度又发起了对2036年奥运会的第四次申办,听说这次因为申请的国家不多,奥委会有极大可能把2036的奥运会举办权给印度。 观察近几十年奥运会申办的态势,不难发现,从欧洲到北美,越来越多国家对举办奥运兴趣寥寥,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得不偿失”。 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来,能真正从奥运中赚钱的主办城市两只手都数得过来,悉尼和北京算是其中的幸运儿,分别盈利约3.6亿美元与1.44亿美元,其余大多陷入亏损泥潭。 2004年雅典奥运会实际成本飙到160亿美元,直接亏了80亿;2016年里约花了200亿,最后倒贴21亿;2020年东京更是创下纪录,成本从73亿涨到250亿,净亏损超210亿元人民币,那些造价数十亿的场馆赛后利用率不足30%,成了耗费民资的“摆设”。 更戳心的是奥运的超支魔咒,从1992年巴塞罗那到2020年东京,历届奥运会平均超支率高达95.4%,2014年索契冬奥会更是达到289%的惊人数字,这种花钱必超、盈利靠碰的现状,让不少国家望而却步。 反观印度,非但没被这些现实吓住,反倒铆着劲第四次递上了申办材料,不少人觉得这背后藏着心思,其实根本不用猜。 是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效应太直观了,那场盛会不光赚了超20亿美元,还拉着北京GDP年均涨了1.14%,更让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刷新了一遍,这种一举多得的甜头,印度显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而印度现在的经济体量已经够看了,2024 年 GDP 已经冲到全球第五,达到 3.89 万亿美元,名义增速更是高达 9%,硬实力摆在那,但“软实力”这块短板却格外显眼,所以莫迪早就盯着奥运会了,甚至放话说申办2036年奥运是“14亿印度人民多年的梦想”,为了这事会不遗余力,连青奥会都顺带申报了,那股志在必得的劲儿藏都藏不住。 可愿望再美,也得落地才行,印度这次把宝押在了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达巴德,可这地方的基建和卫生状况,实在让人没法放心,国际奥委会的申办标准写得清清楚楚,举办地得有完善的场馆、交通和住宿,可印度连办大型赛事的经验都少得可怜,之前申办2016、2020年奥运时,全因准备不足半路放弃了。 就说2010年的英联邦运动会吧,承诺的专用通道到闭幕都没画完标线,桥梁还没开赛就塌了,游泳池成了细菌培育皿,英国代表队住进去直呼“像监狱”,3.5亿预算最后被贪成50亿,一卷卫生纸都敢标价80美元。 卫生方面更不用提,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都直接调侃“先把厕所盖完再谈申奥”,艾哈迈达巴德政府网站虽能查到卫生设施清单,可床位数、医护人员这些关键数据至今没个准信,奥运期间要接待几十万运动员、游客和记者,真要是卫生保障跟不上,麻烦可就大了。 不过,印度这次的运气是真不错,目前剩下的竞争对手就卡塔尔、沙特、印尼和土耳其几个,土耳其已经3次申奥失败,印尼因为拒绝给以色列代表团发签证,早被国际奥委会剔除了候选名单,沙特和卡塔尔虽说有钱,可国际影响力远不如印度,卡塔尔那酷热气候更是硬伤。 再加上国际奥委会实在怕了“没人申办”的尴尬,只要印度能在审核前把表面功夫做足,拿到举办权的概率还真不小。 说到底,印度申办奥运更像一场豪赌,赌用一场盛会补上软实力的短板,赌国际社会能认它的“大国”身份,可德里地铁三期延期七年、孟买滨海公路修了十四年都没完工的先例摆在那儿,奥委会就算要凑活,印度也不一定能做好。 毕竟,梦想诚可贵,可务实更重要,要是光有野心没实力,最后落得个场馆烂尾、债务高企,反倒成了国际笑柄,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0 阅读:57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