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放言,如果中国用武力统一台海,西方可能冻结中国海外3.2万亿资产,但他们没

经略简料 2025-11-19 13:20:26

美专家放言,如果中国用武力统一台海,西方可能冻结中国海外3.2万亿资产,但他们没弄清:中国不是俄罗斯,美国若动手,后果将远超想象。 近期,美国智库界冒出一骇人提议:若台海局势生变,西方将联合冻结中国高达3.2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 此设想一出,无疑给本就复杂的国际关系添了把火。 这主意听着耳熟,不就是2022年对付俄罗斯那套的放大版嘛。 当时俄罗斯被冻了大概3000亿美元,所以他们觉得,用同样的招数对付体量更大的中国,威慑力肯定加倍。 可不容忽视的是,如此浅白的类比方式,很可能会犯下一个无法挽回的致命失误。 这个提议背后真正可怕的,不是中国有没有能力反击,而是全球经济已经被绑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谁敢先动手,触发的很可能不是对手的屈服,而是整个系统的解体。 西方智库的考量,似乎仍局限于对数字表面大小的评判,未能触及深层逻辑。 3.2万亿,这无疑是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 然而,他们或许并未洞察到,此笔款项与俄罗斯遭冻结的储备在性质上有着天壤之别。 中国的资产不是静静躺在银行里的数字,而是像毛细血管一样,深深扎根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经济体内部。 此处蕴含着上万亿美金的直接投资,其中不乏苹果、特斯拉等明星企业的股权。 这般雄厚的资本集聚,彰显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与投资价值。 冻结它们,无异于给自己动一场大手术。 更为棘手的是,在全球产业链的格局中,中国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具有不可替代性,尚无其他国家能够取而代之。 全球70%的稀土加工能力、60%的锂电池产能,还有八成商船的发动机都握在中国手里。这就意味着,资本上你来我往,但在实体生产上,中国才是那个“中枢神经”。 就算看过去的案例,对俄制裁也远没那么成功。 当年俄罗斯遭遇西方制裁后,转头就推出强硬要求 —— 天然气贸易必须以卢布结算,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欧洲500强里,足足有137家公司还是乖乖照办了。 对一个经济联系相对没那么紧密的国家尚且如此,换成中国,结果可想而知。 把经济当武器,玩到极致,往往最先炸伤的是自己。 冻结资产这个动作,将引发一连串谁也控制不住的连锁反应,对美国主导的金融秩序造成毁灭性反噬。 这事的本质,是把美元信用当成了赌注。 一旦国家主权资产能被随意冻结,美元作为全球“避风港”的根基就彻底动摇了。 这等于在告诉全世界:把钱放在我这不安全。 到时候,中国被迫大规模抛售美债,所引发的全球恐慌性抛售潮,其破坏力将远超2022年俄罗斯清空美债时的场景。 那次,美元指数都一度下跌了15%。 恐怕美国的那些盟友,也不会毫无保留地紧跟其步伐,一条道走到黑。 日本对华贸易额占其GDP的7.2%,韩国三星这类企业60%的零部件依赖中国。 让他们为了美国的霸权,牺牲掉自己的经济命脉?这太不现实了。 美国的极限施压,只会让这些盟友加速远离。 别忘了中国手里的牌。 之前荷兰光刻机一断供,中国立马限制了镓、锗的出口,全球芯片企业库存告急,也就够撑三个月。 这般精准的反击,宛如一记猛击,能令整个西方高科技产业刹那间陷入“休克”状态,瞬间失去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其实,无论这个疯狂的提议最终是否落地,它本身就已经给全球敲响了警钟,加速了一个“去中心化”新格局的到来。 “去美元化”早已不是口号。 BRICS组织今年扩容,人民币在石油等大宗商品结算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俄罗斯、伊朗、沙特都在积极拥抱人民币。美国的金融武器化,只会让这个进程踩下油门。 各国都会拼命寻找替代方案,无论是重拾黄金,还是拥抱数字货币。 历史早就证明,外部的极限压力,往往会逼着一个国家内部革新、外部重组。 1973年的石油禁运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到底,冻结3.2万亿资产的提议,诞生于一种早已过时的、割裂的世界观。 它没能理解,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上的深度捆绑,已经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金融核威慑”。 率先按下这个按钮的人,未必能摧毁对手,但几乎一定会摧毁自己赖以生存的整个体系。 真正的威慑,不是军事肌肉,也不是反制清单,而是这个世界盘根错节、谁也离不开谁的现实本身。 信源: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2025-03-24 19:03 来源: 新华社

0 阅读:48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